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再访古今牡丹园

菏泽“古今牡丹园”,又名“王梨庄花园”。在菏泽古城东北五里处的牡丹办事处王梨庄村,位于大学路与太原路交叉口西北向。据《王氏祖谱》记载,王氏先祖王猛,明初洪武年间,于莱州府平度州迁于此地建村,起初名为王家庄,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先祖喜欢种花植树,数年后村周“梅柳森森,诸花具备,人来其间,皆称美里”,后被誉名为“万花村”。

花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也已四百年历史,主要种植牡丹、芍药等,曾兴盛一时。后经明末战乱之苦,园林常年失修,日渐荒废不堪。于清康熙年间,该村王氏八世祖王秉国,字驭黎,贡生,时为明朝户部尚书郭允厚之师,在曹州颇具声望,其学生念其恩德,在村内为其重建花园。四乡又常把本村称作“王驭黎庄”,后演化为“王黎庄”,最后误记为“王梨庄”(即现在的村名)。

至清代乾隆年间,该村王氏十三世祖,岁贡王孜诵,号花村,再修花园,在园中种植松柏、牡丹、芍药等花木,使花园面貌为之一新。后又创编松坊、松兽等,并以“孜诵坊”饮誉于世。后因天灾人祸,花园又一度萧条。至清朝同治年间,其王氏十六世王愈昌为首的再次重修花园,继承编松修柏的传统,并引来奇花异木,扩大种植规模,逐渐恢复旧观。因花园阅古历今,从此取名为“古今园”,并大量栽种牡丹、芍药,且远销京广等地。

据《菏泽市志》所载,民国初年,古今园被曹州府军门张培荣据为己有,改名为“军门花园”。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战乱频发,花无销路,花园经营濒临倒闭。新中国成立后,花园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回到花农手中,牡丹栽培面积年年扩大,花色品种不断增多。1958年,由王心志、王文起等十二位花农组成特产队,在原花园的基础上重新建园,专门治理,盖门楼、建花亭、搭松坊、编松兽、植花木,又复名为“古今园”。1983年政府拨款改建,重修该园。2005年后又多次整修,新建东门、花墙、假山、拱桥、花亭、花厅等,牡丹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0余亩,品种达300多个,已形成规模,同时对外开放,现为AA级景区。

古今牡丹园,是我十分熟悉的地方。现在正值牡丹花会期间,我特意再去。下了8路公交,来到东门广场,迎面西望,民族风格的花园大门就在眼前,三门八柱,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门额横置“古今牡丹园”五个隶书镏金大字,尤显得气势恢宏。加之黄瓦红墙,颇赋有古代园林之风味。这时游人已簇拥踏香而来,由于疫情原因,大家面戴口罩,保持距离,列队、测温、登记,有续而进。迎门竹林假山,拱桥流水,龙童喷泉,相映成趣。侧旁一块田纪云的题字碑刻,竖行“中国牡丹之乡”六个大字,格外抢眼。这时迎来王氏十九世族人,名叫王文海,老人十分热情,陪我进入园中。

古今园尤以牡丹品类众多而驰名。见园中木栏环匝,曲径通幽,首先来到“牡丹亭”,高台之上,停步小憩,细细领略园内风光。四周牡丹盛开,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竞相斗艳。“脂红”赤若焰火,“白玉”素洁莹雪,“魏紫”雍容华贵,“二乔”飘逸洒脱,真是千姿百态,姹紫嫣红,令人赏心悦目。又来到“醉仙亭”下,老人给我讲,这里原是一个草亭,名曾为“醉酒亭”,是明朝曹州文人段云襄,在此赏花、饮酒、写诗的地方。

松编为古今园一大特色。今日我沿原中轴路线向北,首先看到“孜诵坊”,两侧各有一棵刺柏,由树枝交叉编织而成。有石碑刻记,载有二百余年树龄,但仍苍翠如初。正面向南,上悬三字匾额,与脊下的一下山虎,遥相呼应,互相衬托,显得格外壮美,世称一绝。前有两蹲松狮,顾首相望,气势昂扬。随后是“滴翠阁”,也有百余年历史,传说慈禧皇太后南巡时,曾在此处避雨赏花,从而得名。现坊柱葱茏盘绕,拱门灵动飘逸,坊顶正中一樽宝鼎,两侧雄狮卧山,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松坊前后,一路还有松狮、松虎、松猴、松羊、松马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犹如一绿色动物园,充分展现了花农松编的高超技艺。

古今园还以奇花异木而闻名。 一株“十样锦”牡丹,上开不同花色,是通过人工嫁接而成的,株高过人,花开五彩缤纷,尽显牡丹风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株树龄四百年的龙爪槐,已是虬枝盘绕,蜷曲有致,仍苍劲有力,引得众人驻足欣赏。一株金丝吊蝴蝶树,春天开花,花托成蝶,如万条金丝吊着一只只蝴蝶,奇异无比,自成一景。一株已逾百年的翠兰松,四季郁郁葱葱,似烟如雾。一株二百多载的线柏,垂条如丝,江北独树一帜。除此之外,园中还有芍药、月季、玫瑰、腊梅、木槿、紫薇、黄刺梅等数百种花木,可谓一步一景,处处皆有赏点,且各具风韵。


上一篇:当好公共利益的“看护人”
下一篇:“一部春秋”说雷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