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好起来 日子有盼头
下午6点半左右,天空还是十分亮堂,在湖北省大冶市的青铜文化广场过道两侧,已经有不少人摆出了地摊,放上日用百货、服装鞋帽、手工艺品、家用小电器等,开始叫卖。晚饭过后,散步的市民渐渐围拢过来,一个个摊位前热闹了起来。
为促进消费回暖、满足居民就业需求,不久前,大冶市城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公告,决定于5月18日至10月30日期间,在青铜文化广场等3处指定区域开放临时夜市经营场所。
今年31岁的卢启浪是第一批登记进驻摆摊的摊主。来自附近大箕铺镇的卢启浪,过去10多年一直在浙江温州打工。今年受疫情影响,务工难度加大,一筹莫展之际,当地的新政策让他眼前一亮。
“18日在网上看到公告,19日下午我就来登记了。”卢启浪说,进驻摆摊没有什么门槛,但是要5份文件:申请书、社区证明、身份证明、承诺书和手持承诺书的个人照片。
“这是为了更好地维持夜市卫生环境和秩序,确保防疫安全。”大冶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黄安青说,青铜文化广场目前已有95个摊位,而申请进驻摆摊的人还在不断增加,这对于临时夜市的管理是个很大的考验。他给记者展示的一份摊主经营承诺书上清楚地写明:经营期间佩戴口罩,主动引导消费者保持间隔,避免扎堆;不恶意抢占摊位,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自备垃圾容器,不乱扔乱放、乱抛乱洒等。下面还有摊主的签名、电话和身份证号。
大冶此前对于地摊经营的严格管理让今年51岁的张阿姨记忆深刻。张阿姨家住大冶市东岳路街道永胜村,过去也在城里摆过地摊。不过,一些影响城市市容环境的摊贩“一条街”后来被逐渐取缔,张阿姨也告别了地摊生意,进入餐馆当起了服务员。
受疫情影响,近段时间餐饮业不太景气,张阿姨所在的餐馆也开始裁员。她告诉记者,多亏大冶及时开放临时夜市,为更多像她一样的人找回了一条生计。她从附近的市场进了一些玩具和冰棍,重新捡起了“老营生”。
“别看是摆地摊,一晚上能赚一两百块钱,比打零工还强一点。”张阿姨高兴地说。
除了此前一直打工的人,在摆摊的人群中,还有一些从实体店面转战而来的“老板”,石梅芳就是其中之一。
“之前店里积压了不少冬款的衣服。”石梅芳说,到夜市摆摊后,一晚上就能卖出300元。
在雨润广场南门夜市,28岁的曾红桦正和女朋友黄贝贝一起摆摊卖宠物食品。“我俩之前在对面的街上开了一家宠物店,一个月店租就要4000多元,到3月底时店就开不下去了。”曾红桦说,得知可以到外面免费摆摊,自己第一时间报了名。
雨润广场南门夜市有63个摊位,都分布在商场外围,大冶雨润中央商场负责人戴庆成介绍,地摊夜市和商场主打的商品不一样,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错位发展。同时,夜市摆摊吸引来的人流,一定程度上也为商场带来了更多客流。
晚上9点半,大冶市城管综合执法大队街道三中队队长曹彪在摊贩管理群里发布提示:“各位商户可以做收摊准备了,请做好各自的摊位卫生工作!”环卫工人张细爱也开始进行每天夜市结束后的消毒和清场工作。
有了地摊之后,工作的强度一下子大了不少,但张细爱还是干劲十足。“城市就该有城市的样子,烟火气回来了,日子才能更有盼头。”擦了擦头上的汗,她又一头扎进了夜色之中。
人民日报记者 范昊天
上一篇:允许占道经营,离不开高水平治理
下一篇:商圈人气足 商户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