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百年安居工程 圆滩区“脱贫”梦想
“一辈子的钱都用在垫房台、盖房子上,俺们搬上村台,就再也不过这种苦日子了。”6月18日,鄄城县旧城镇三合村村台上,王庄村70多岁的村民张永才站在新居前,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俺们摊上了党的好政策,还有啥不满足的呢?”
搬出“水窝子”,住进“新社区”。在鄄城县旧城镇,“村台”已经成了群众拉家常的热频词。
鄄城县旧城镇立足群众,精心规划,大力推进,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铆足劲,把滩区迁建工程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百年安居工程”,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目前,七街、三合村、安庄、大邢庄4个村台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正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即将具备入住条件。
勇挑重担——发挥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滩区迁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绝不能让滩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作为鄄城县唯一实施黄河滩区“村台”迁建的乡镇,旧城镇积极发挥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飘红在滩区这片土地上。
近年来,每日召开调度会已经成为旧城镇滩区迁建指挥部的常态。6月18日早晨6时,旧城镇党委书记王健就按时来到黄河滩区迁建指挥部,大家围坐在一起,沟通当前进度,确定下步工作。
“滩区群众脱贫迁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实现,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感情责任。大家一定要一以贯之做好村台建设的后期工作,确保迁建工作稳步推进,让老百姓早日住进新房子里!”王健动情地说。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一线指挥部的精心指导下,旧城镇党委政府从配足配好干部队伍入手,夯实了组织领导基础。成立村台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加强党组织在村台建设中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并下设4个村台项目工作组,分别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蹲点负责,并帮助涉迁22个村庄成立了由党员、群众代表等参加的15人左右的村民迁建自治委员会,为政令畅通、民意表达搭建了平台,为村台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力组织保障。
搬进村台——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是以前很多滩区群众的生活循环。“俺家的房子塌了三回,盖了三回,把全部积蓄花在修房上,村台是越垫越高,日子却越过越穷。”三合村60岁的村民陈百藏谈起滩区生活的艰难,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对于新居,说不出的满意,“俺刚看了房子,地板砖、厨、卫,啥都给装好了,安个床就能住,党和政府考虑得太周到了!”
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这是被困于黄河滩区百姓们心中共同的痛。为了让滩区群众早日挪出穷窝,实现深藏于心的“安居梦”,近年来,我市统筹谋划了滩区迁建工程,旧城镇黄河滩区迁建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目前,旧城镇4个村台社区安置房,全面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小学、幼儿园、商业、创业车间、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工程建设同步推进。今年,22个村的滩区群众将搬出“水窝子”,住进朝思暮想的新“家园”。
苦干实干——迁建干部奋力攻坚不负群众期待
“每天6点开工。”三合村村台工地项目经理谢保记说,为了赶上因疫情耽误的工期,他们需要尽快保质保量完成剩余的安居房的屋瓦铺装、防水和外墙保温工作。
这样的场景,在旧城镇四个村台上频频上演。“安庄村台最多时候有2千多名工人,38个塔吊全部开工作业,台上各类器械、车辆更是数不胜数。”安庄村台指挥部工作人员邢传鑫看着即将具备入住条件的新社区,一切辛苦都值得。
“一个多月没回家了,想孩子!”旧城镇党委委员周朝红为了村台建设,已经连续在工地奋战一个多月,长期的高负荷工作,让他患上了高血压,“有点头晕,刚去卫生室量一下,低压118,高压167,医生给拿了点药。”周朝红说,作为三合村村台的“台长”,看着村台从无到有,他心里满满的自豪感。
进度的有效推进,源于鄄城县滩区迁建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工作人员起早贪黑,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拆迁工作中去,只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和做好迁建工作。迁建场面热火朝天,工作人员的干劲也热火朝天,这股苦干实干的“热”劲,让百姓离“安居梦”越来越近。为早日圆滩区群众“安居梦”,旧城镇出台各种措施和政策,全面向迁建工作倾斜,在确保质量安全前提下,加快黄河滩区迁建进度。
居产两旺——实现居住条件和产业发展双提升
上一篇:东明交警开展“一盔一带”宣传活动
下一篇:加大服务业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