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四省十市协同发展实现淮海经济区“洼地崛起”

徐报融媒记者 朱明堂 曲美慧 吴 悠

编者按 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2018年10月,国务院在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首次在国家层面正式明确了徐州、淮北、菏泽、济宁、临沂、连云港、商丘、宿迁、宿州、枣庄10个城市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

面对这一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两年多来,10个城市紧紧围绕“共商融合新举措,共建协同发展新机遇”的合作理念,积极探索各领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在交通、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和成效。

为推进淮海经济区十市协同发展,突出各城市在协同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加强10个城市媒体间联动互融,自今日起,徐报融媒推出专题报道,并在十城媒体同步刊发。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为苏鲁豫皖四省十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不断发声,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对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系统的支持,打造省际协同合作的示范样板,实现淮海经济区“洼地崛起”。

自2018年12月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徐州召开以来,10个兄弟城市携手合作、互相借鉴、协作协同、共谋发展,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徐州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积极与兄弟城市加快城市交通互联互通,深化城市产业协作协同,推动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促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全面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完善合作机制 凝聚发展合力

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后,各成员单位均将座谈会确定的合作事项列为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快推进,构建了自上而下、统分结合、高效顺畅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

淮海经济区联络处负责人顾云程介绍,目前,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为载体的区域战略决策机制、以协同发展协商会为载体的区域沟通协调机制、以交通产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四个重点领域联合工作组为载体的区域合作运行机制已经建立。

为了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取得更多成果,10个兄弟城市进一步凝聚协同发展合力,均选派1名专职人员常驻徐州、集中办公,共同研究发展议题、加强需求对接、协调重大项目,并在各城市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进行宣传,创建淮海协同发展专题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了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的作用。10个城市还各推荐3位专家学者,共同成立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各城市间加强思想对话、开展政策沟通、进行决策咨询提供了重要平台。

今年5月18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徐州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同时成功举办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专题研讨会,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为推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把脉支招、建言献策,助推徐州中心城市做大做强,促进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文件走向实践 宣言变为行动

去年11月30日,徐宿快速通道正式通车,将徐州和宿州两座蓄势腾飞的兄弟城市更加紧密地相连,使两地之间由“互联互通”走向“快连快通”,由“一体发展”走向“同城发展”,由“产业协作”迈向“全域协同”,实现了两城协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全国两会上,周铁根还建议:加快规划建设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通过加强淮海经济区铁路网规划研究,支持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铁路网,支持完善都市圈城际铁路网,优化完善普速铁路网络,进一步提升区域交通区位条件,破解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上一篇:解企业难题 帮群众就业
下一篇: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人脸识别缴纳税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