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产业奏响脱贫乐章
7月12日晌午时分,记者来到曹县楼庄乡安乐村,在村内的扶贫车间里,赵敬芝和其他女工正在为古筝上弦。“忙完手头这点活儿就回家做饭了,在这里上班离家近,还能顾上家里的老小,比出去打工强得多。”赵敬芝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赵敬芝务工的扶贫车间由曹县荷花民族乐器有限公司承租,公司负责人也是该村村民。赵敬芝原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村里建了工厂后,她便来到扶贫车间上班,实现了稳定脱贫。“目前工厂共有38名工人,其中有贫困户6人,月工资3000元左右。每年的租金上交到村里后,统一发放给贫困户。”公司负责人高孝存介绍道。
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高孝存娓娓道来,“曹县是全国最大的木材基地之一,有‘桐木之乡’的美称。2003年,开始从事有关乐器原材料的生意,楼庄乡出产的桐木密度小,材质较松软,有着良好的共振性,导音性非常好,是古筝等乐器共振发音面板的优选木料。因为乡里没有相关企业,于是就有了自己开厂的想法。”高孝存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2013年,工厂正式挂牌,开始生产古筝和古琴。
“制作古筝是个细致的工作,一架古筝从开始到完工要经过近百道工序,传统的古筝制作需要三年时间。”高孝存说。经过和村里老人、有经验的村民交流探讨等一系列优化改进,高孝存将流程精减到4个月,工人在工厂经过打磨、雕刻、上弦等流程后,一架架制作精美的古筝就走向了市场。
目前,高孝存的工厂是全国最大的乐器原材料生产基地,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6℅,为上海市敦煌民族乐器厂最大原材料供应商。公司年产古筝、古琴民族乐器8000余件,并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了网店,销售额逐年上涨。高孝存还与菏泽学院实现了校企共建,在音乐舞蹈系投资建设了“鲁筝艺术博物馆”。
“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户收入最有效的途径,有利于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楼庄乡厚植产业根基,发挥地域优势,除古筝产业外,还发展了特色种植和现代化畜牧养殖,为贫困户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各类资源,将古筝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群众过上好日子。”楼庄乡乡长李通说道。 文/图 记者 杨 飞
上一篇:我省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
下一篇:全力做好全市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