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走向复兴的历史回响

9月3日,一个特殊的日子,一段历史的坐标。

75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在旧貌早已换新颜的神州大地,在无数中华儿女的情感深处,亿万军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喧天锣鼓穿越历史时空,迎着新时代中国的和平暖阳,伴着新入校学生的书声琅琅,和着应征青年的军歌嘹亮,激荡成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史诗交响……

一声震惊世界的怒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秋日宛平,碧空澄澈。永定河畔,卢沟桥第一小学,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雄壮国歌声中,开始了又一个新学年。不远处,城墙上的累累弹痕,无言诉说着那段在苦难中爆发、在危亡中图存的悲壮岁月。

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悍然炮轰宛平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侵略者的野心昭然若揭: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国土沦丧、社会动荡、生灵涂炭……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沉重灾难,中华民族被逼入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起来!起来!”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挽救民族危亡的号角——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1932年4月21日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上,醒目印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战争宣言》。

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冲在了抗战的最前线。从1931年底开始,中国共产党就陆续向东北派出大批干部,加入当地抗日武装,并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中,坚持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

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摒弃前嫌、大义为重,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一盘散沙”的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凝聚成反抗外来侵略的滚滚洪流。

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集中全党智慧,发表《论持久战》等一系列重要著作,驳斥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拨开人们心头上的迷雾,坚定了国人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心信心。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始终是最鲜明的,抗日的态度始终是最坚决的,抗日的行动始终是最积极的。”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说,没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抗战路线,没有中国共产党实施的正确战略指导,就没有全民族的觉醒和奋起,就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起来!起来!”空前觉醒的广大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延安市北二道街,坐落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抗大举办的8期学员班和12个分校共为抗战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指挥干部。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七七事变后,地处偏远陕北的延安,成为许多青年心中的圣地,他们中有出身豪门的少爷小姐,有山野乡村的农家子弟,有满怀激情的青年学生,有向往光明的知识分子……

回首祖父与共产党的合作历程,黄炎培之孙黄孟复感慨良多:“国民党千方百计拉拢他们却没有成功,远在延安的共产党却把他们吸引在周围,靠的就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理念,靠的就是延安的实践和领袖的品格。”

中国人民在全民族的抗战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的事实,也是历史的结论。

“起来!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开启伟大复兴征程——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坚持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5年前,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从开展全民族抗战到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只有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专家叶笃初说。

一曲气壮山河的凯歌——“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秋日太行,层林渐染。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三五成群的参观者踏着《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走近一件件珍贵文物,重温那段血火染就的民族记忆。从七七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


上一篇:游龙八卦掌中翻 武当名拳世代传
下一篇: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