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陌生来电

市民张先生是个股票爱好者,平日里喜欢买些股票进行投资。日前,一个号称是证券公司客服打来的电话,让张先生损失了70多万元。

“电话里说,他们有一个股票老师,可以带着我买股票,跟着他,可以轻轻松松地挣钱。”张先生回忆道。

在客服的邀请下,张先生被拉进了一个微信股友交流群,群里有很多像他这样的股票爱好者,同时,还有一些看似很专业的“炒股专家”。

每天,“炒股专家”都会在微信群里发一些股票信息。后来,张先生发现,“专家”们推荐的股票都有上涨的过程,慢慢地,便建立了对他们的信任。

后来,有位“炒股专家”在群里告诉大家,可以购买一支所谓“稳赚不赔”的上市公司股票,但前提是资金额要达到一定的量。

张先生心动了,于是就添加了“炒股专家”的私人微信,并在对方的指引下,签了一份股票合伙人的申请表。随后,在对方的指导下,张先生又下载安装了一款指定的理财APP进行交易。

“一开始,在那款APP里交易,我也是很小心。不过,我发现,把钱投进去之后,能取出来,就放松了警惕,先后陆陆续续投入了70多万元。后来,我发现投进去的钱取不出来了,才意识到被骗,就赶紧报了警。”张先生告诉记者。

接警后,警方发现,张先生下载的是一款山寨APP,由于无法找到软件的开发者,办案民警决定转变侦查方向。

“我们分析,那个微信交流群,应该是犯罪分子给张先生设的圈套。张先生在加入这个群之前,曾经接到一个自称某某证券公司客服人员打来的电话,我们便从这个电话号码入手,展开调查。”市公安局牡丹分局皇镇派出所民警刘晓东说。

经过调查,办案民警发现,那个所谓的证券公司客服热线,是从市区一个写字楼的工作室打出的。随后,民警立即赶往这个工作室,将犯罪嫌疑人抓获。然而,令民警失望的是,诈骗张先生的嫌疑人并不在这家工作室里,他们只是为上家客户进行外呼服务,从而拿取报酬。

“工作室负责人经常通过微信和上家联系,结算报酬、推送资源,虽然那个所谓上家的微信不是实名制,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微信经常在江苏省无锡市一带活动。”刘晓东表示。

随后办案民警立刻赶赴江苏无锡,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8月24日上午,在一写字楼内,将以赵某为首的13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通过审讯,民警得知,赵某主要负责为诈骗活动做引流的工作,吸引用户进入微信群,从而实施诈骗。据统计,近半年以来,赵某的团队共拨打上百万个诈骗电话,有近百分之十的人被诱骗到诈骗微信群,赵某的团队共获利100余万元。

“赵某团队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在社会上招聘的,他们冒充证券公司的客服,拿着特定的‘话术本’实施诈骗。针对不同的客户,嫌疑人的‘话术本’也相应地进行改变。比如,他们会先询问这些客户有没有意向,如果有意向,就按照剧本A来,然后剧本A就是一个流程;如果这些客户犹犹豫豫,他们就会按照剧本B来,给这些股民们介绍一些加入微信群的好处,进而引导他们加入。”市公安局牡丹分局皇镇派出所民警梁天一告诉记者。

当受害人进入微信群以后,赵某等人的工作就算结束了,接着会有另外一批诈骗人员登场,冒充炒股专家实施诈骗。

“就诈骗团伙来说,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负责实施诈骗的,有负责推荐入群的,有负责专门洗钱的,他们各司其职,然后按所谓付出的劳动能力,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刑侦大队反诈骗中队负责人宋永华分析说。

目前,赵某等人都已被牡丹警方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中的一些诈骗人员以及洗钱人员,办案民警还在努力抓捕中。

“随着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方式的不断变换花样、步步升级,诈骗分子抓住个别人急于求财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人们进入他们虚拟的APP进行投资,落入他们设置好的圈套。因此,警方提醒,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宋永华说。 记者 胡德光


上一篇:市委政法委:全员齐上阵 共创文明城
下一篇: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