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王胜普村南有中华第一哲人箕子的陵墓。《曹县志·遗址·箕子

王胜普村,位于曹县城西南10.4千米,郑庄街道驻地西南5.5千米处。该村南临太行堤水库,北有村级公路通往街道驻地及县城,聚落呈南北长块状,南北大街一条,长约500米,370余户,1300余人,3.26平方千米,耕地1100多亩,以农为主,有王、尹、张、李、冯、何等姓,王姓最多。明崇祯年间,有王姓讳胜普者,迁此建村,因王胜普精通文墨,闻名乡里,遂以其名命村王胜普。“文革”期间,曾改名向阳村,1987年仍复原名王胜普。

《曹县志·郑庄街道行政村村名由来·王胜普》词条载:商代为亳畿之地,周代属宋国,箕子葬此;明崇祯间(1628-1644),王胜普迁此建村,因其人精通文墨,乃闻名乡里,遂名村王胜普;“文革”曾改名向阳村,1987年仍复原名。

王胜普村南有中华第一哲人箕子的陵墓。《曹县志·遗址·箕子墓》词条载:箕子墓位于曹县郑庄乡王胜普村西南,曹县旧志记载,“在邑西南二十里盘庚里,月堤前野田蔓草中;冢土坚凝,周围十数步。”墓前曾有残碑断碣,后毁于战火;周灭商,箕子封于朝鲜,后朝周过故殷墟,来此祭商祖,作“麦秀之歌”,因年迈感于伤,卒于中土,葬于此地。另据《曹南文献录·古迹考·箕子冢》载:箕子冢在曹县西南二十里盘庚里,汤陵之西;《史记·微子世家》注杜预云“梁国蒙县有箕子冢”;晋伏滔《北征记》“望蒙、毫间,成汤、伊尹、箕子之冢,今为丘墟也”。

箕子(约公元前11世纪),名胥余,爵为子,故称箕子,商末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哲人。

箕子与纣同姓,在纣朝内任太师辅佐朝政。周灭商,箕子耻为周臣子,率5000殷人东去朝鲜,把中土的诗书礼乐、医药卜筮等带到了朝鲜,他教化臣民,使朝鲜习行中国礼乐制度,其衙门官制、饮食衣服全随中国。箕子教民八条化移其俗,民夜不闭户,无为盗者,妇人守贞不淫,男婚女嫁,不重聘礼,无买卖婚姻,人民节俭敬睦,无争讼私斗。箕子朝鲜,是朝鲜半岛文明开化之始,被中原誉为“君子之国”。

后来,箕子再次朝周,经过故殷墟亳都凭吊汤王,眼见商汤故都宫室毁坏坍塌,禾苗丛生,殷商六百年江山已失,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想大哭一场,觉得随行人众多,不适合;想小声抽泣,又感到近于妇人品格,不禁脱口吟道:“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猹兮,不与我好!”殷民听了,个个都痛哭流涕。等到箕子朝周归来,宋国君微子陪他再经故殷墟凭吊了涂山山汤王陵、历山太甲陵、曹南盘庚陵、亳东伊尹墓、亳北仲虺墓瞻拜列祖列宗先代功臣陵丘,箕子心里越发伤心,终于一病不起,殇于中土。殷民葬箕子于亳西,即今曹县郑庄街道王胜普村南,与汤陵东西相望。

2000年,箕子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6月,前大韩民国驻华大使亲到王胜普村南箕子墓凭吊,今韩国箕氏后裔亦曾多次来此拜谒祖先。


上一篇:捉黄鼠狼
下一篇:守望传统艺术 传承面塑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