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以国家级试点为契机 描绘新型城镇化蓝图
五年多来,郓城县全面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以坚韧不拔的韧劲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省实现了跨越赶超,走出了以改革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子。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267.9亿元增至2019年的435.3亿元,年均增长8.4%,总量居全省第49位、提升21个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3年的9.2亿元增至32.2亿元,年均增长23.2%,总量上升至全省第51位、提升11个位次。
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126元、12192元,增长2.8%、4.5%。1-10月份,实际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97亿元、增长2.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38亿元、281亿元,较年初增加81亿元、34亿元;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7.4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26.7亿千瓦时。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作为全省唯一县级试点单位,郓城县抢抓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坚持高标准制定城市规划,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先行先试、高位推动,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四宜”精品城市。城区规模由2013年的不足28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0.5%、42%,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2019年9月,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郓城县召开。今年5月,被定为全省10个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之一。
积极推进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全国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和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政策优势叠加,高标准建设年可培训10000人次的县高级技工学校,全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难题。2018年被评为山东省创业型城市,全省返乡创业工作现场会在郓城县召开。
着力破解资金制约瓶颈。在全市率先推行PPP模式,34个项目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投资总额250.4亿元,其中9个项目基本完工或试运行,落地数全市第一。2017年,因“推广PPP模式成效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受到国务院表彰。创新发行城投债公司债、城市建设发展基金,打造水浒置业、郓财投资2个平台,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开展深度合作,累计吸引各类资金300多亿元,密集实施400余项城建重点工程。
全力打造“四宜”精品城市。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高标准配套道路、管网、绿化、水电等基础设施。做好“水绿花文”四篇文章,强化城区水系生态治理,提升改造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加快推进水浒好汉城、魁星巷等重点工程建设。
目前,宋金河、跃进河、北沙河等城市生态景观带绕城贯通,南湖广场、忠义广场、戏曲广场等一大批“网红打卡地”点缀其间,南湖博物馆、同济桥、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等成为城市新地标,传承文脉、聚集人气的城市品牌正在形成。
记者 郑华伟
通讯员 杨 静 赵考壮 任仰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
上一篇: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篇:菏泽淘宝村“中国质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