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蜕变悄然发生 脱贫凝聚人心

时令已过了立冬,在这样的农闲日子里,东明县马头镇解庄村的傍晚已略显得有些冷清了。忽然,一阵从村头传来的儿歌声,引得路人循声望去,只见夜幕即将铺开的田野间一辆橙黄色的校车“闪亮登场”,它播放着欢快的童谣,行驶在笔直的水泥村路上。不一会儿,便径直停到了该村扶贫车间门口。早早就闻听歌声的妈妈们走出车间来到校车前,接下了刚放学的孩子们。

解庄村扶贫车间坐落在村委会办公楼前侧。而这里,此刻却另有一番热闹景象。车间里灯火通明,缝纫机哒哒作响,忙碌的女工们正在加班赶制发往外地的产品……

该车间是省立医院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万光利用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建设的一座高标准加工车间,引进出口毛巾、浴巾、口罩等订单式加工项目。成立了支部领办股份制企业,与潍坊大型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解决了该村50余人就业问题。

“我婆婆很支持我在车间里工作,家里带孩子做饭的活她都包完了。”谈及村里的扶贫车间,村民潘美娇喜上眉梢,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给婆婆买点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

潘美娇是今年7月1日第一批进入车间工作的女工之一,和她同一天进厂工作的还有该村的30多名留守妇女。

“家中多一份收入,生活就增一份信心。”万光介绍,村里的年轻男劳力大多选择出去务工了,妇女则在家带着孩子维持地里的农活。几年下来,很少与外界接触的她们,除了干些地里的农活外,就没有别的技能了,精神上孤独,生活上拮据。

“以前没事做,现在可大变样啦,孩子们上幼儿园的学费,家里的日常开支,我们妇女都包了。”车间负责人李娜接过话来笑道,女工们也家家都添置了新手机、新冰箱、新衣服,最重要的是妇女们都有了新技能。

自该扶贫车间正式运营以来,不经意间改善了村里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大家谈论的话题也从“东家长李家短”转变到了如何提高缝纫技术,如何多出好产品,多领工资。

“万书记新车间啥时候能生产,我让俺儿媳妇第一个报名。”日前,万光协调扶贫资金45万元,在该村又建设了一座面积400平方米的出口订单床上用品四件套加工车间,未来还将提供50余个工作岗位。一个村里有一个主导产业,户户有收入、人人有事做的新解庄不仅整村摘下“穷帽子”,还将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村。

解庄村蜕变的背后,蕴藏着我省、我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和坚定信念。万光说,有了好产业,不用做思想工作,群众就会主动参与,成为脱贫战线的坚实力量。

文/图 记者 孙 涛


上一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青岛海关副关长王洪兵来我市开展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