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智慧青岛:城市更聪明生活更温馨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青岛全面对标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做法,按照“1+5+N”攻势打法加快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青岛不仅完成应急、交通等8个部门、20余个应用场景接入,真正实现“一屏掌全城”,同时整合了50多个部门、10个区(市)的7000多项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28个“智慧社区”试点、11个“智慧街区”试点,并在全市医疗、人社、教育、文体、交通、社会治理等领域,通过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惠及每一位青岛市民。盘活1200万条涉企政务数据走向市场,不断探索政务数据的城市应用场景,培育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打造青岛“慧优政”“慧民生”“慧兴业”品牌,让城市更聪明、服务更智慧、生活更温馨。

“慧优政”:

7000多项服务“一网通办”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就是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青岛市“城市云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整合城市资源要素,目前已经组织实现应急、交通等8个部门、20余个应用场景接入,实现“一屏掌全城”,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水平。

为更好地实现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政务一网通“青e办”目前已经整合了50多个部门、10个区(市)的7000多项服务,除特殊事项外,基本实现100%“网上可办”、100%“一次办好”。同时,已实现35个部门业务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完成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升级,归集了89类1600余万条电子证照数据,网上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行”,实现中央数据库新增数据2.1亿条,政务数据归集总量达13亿条,累计数据交换总量近41亿条,市级政务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98%,有力支撑了政府流程再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通管”。

为提升“最后一公里”服务水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打造28个“智慧社区”试点、11个“智慧街区”试点。此外,“智慧城管”建设起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自动抓拍取证,并推出城市运行状态综合监测,日均流转处置城市管理问题4000余件。

围绕“智慧公安”建设,全市以构建全维动态感知智能防控体系为目标,强化社会治安信息、互联网信息、视频信息等数据资源融合治理。通过“智慧应急”建设,对企业重大风险的基础信息、监测分析等大量感知数据实时获取,实现动态监管、自动预警,市级应急突发事件上报率达100%,群众生活更安居。

此外,聚焦“智慧环保”,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覆盖各镇、街道、功能区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而在“智慧园林”建设方面,目前全市也已经实现了林地变更、森林资源分布以及国家森林公园、湿地等林业基础信息的“一张图”管理,让城市环境更优化。

“慧民生”:

“秒批”引进4万名人才

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要让全体市民共享,更要聚焦便民应用领域突出问题和群众生活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开出智慧“药方”。截至目前,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聚焦医疗、人社、教育、文化、交通等领域,通过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捷和实惠。

围绕“智慧医疗”,目前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70%,省内异地门诊慢病县域100%全覆盖。与青医等合作打造远程心电和远程PACS影像诊断系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市民居家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聚焦“智慧人社”建设,目前全市整合起公安、民政、交通等8个领域20多个部门的多类信息资源,实现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的“静默认证”,认证率达到93.9%。人才引进“秒批”业务实现智能比对、自动审核,运行一年来,已为近4万人才提供了落户便捷服务。

在教育教学方面,创新“智慧教育”建设,目前全市开展的智慧校园全覆盖工程,数字校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正在构建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已汇聚300多万条优质特色教育教学资源。

在交通出行方面,全市“智慧交通”建设使得市区整体路网平均速度提高了约9.71%,通行时间缩短约25%,高峰持续时间减少11.08%。同时交通信息服务准确率达到90%,交通违法查纠率提升了近40倍。国内首创突发拥堵自动判别及自主警情发现技术,自动发现警情准确率90%以上。


上一篇:一支队伍进一扇门查多件事
下一篇:严把城建工程质量关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