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
科技赋能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菏泽这样发力
1 优化创新体制机制
推行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
鼓励支持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构建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全要素创新体系
2 健全创新平台体系
重点培育省、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支持市级以上实验室建设、争取省重点实验落地建设,布局建设 “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
支持菏泽牡丹产业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湖西分院等载体落地建设
3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带动产业创新、塑造产业优势
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
4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聚焦重点产业和发展所需
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行灵活有效的高层次人才薪酬制度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在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发展的关键时刻,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中共菏泽市委关于制定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菏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建议》清晰地告诉我们未来五年和更长一段时期我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引导大家汇聚共识、凝聚力量,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菏泽新发展。”市科技局局长杜岩表示,尽管我市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但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弱,步入“十四五”后,围绕我市“231”特色产业体系,将加快完善创新链条、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探索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平台建设、加速人才集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壮大创新企业集群
《建议》提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以企业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塑造产业优势……”
实现创新发展、动力转换,关键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无疑是创新型企业的主力。
“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初步形成新医药、新能源、新型化工、新材料、高端制造、牡丹高科技等多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杜岩表示,步入“十四五”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仍是重中之重,还需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储备力度,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有效孵化产出率,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着力构建“培育一批、储备一批、认定一批、提升一批”的发展新格局。
2021年,我市将争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入选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超过220家,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长0.5个百分点,菏泽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推动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建议》中提出的措施点燃了企业科技创新引擎,我市不少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利用好各级科技服务平台的科技资源、人才优势及良好的科研氛围,借创新驱动助力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加强平台建设,加快构建“231”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重点培育一批省、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打造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布局建设一批‘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前沿新兴产业策源地。”《建议》对健全创新平台体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就要为企业搭建好的科技服务平台。推进科创园区建设、提质扩容众创空间等孵化器,集聚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杜岩说,我市将加大对在建的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和引导,推动重点企业单位进入省级重点实验室行列,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加快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公共重大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省、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工作,创新运营体制机制,全面改善我市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末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县区全覆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家以上,国家级众创空间10家以上,逐步形成“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链条,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内力
上一篇:我市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新闻发布会
下一篇:菏泽高新区: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