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寻觅赵王河上的曹州二景

菏泽古称曹州,历史悠久,有“舜耕历山,渔雷泽”的记载,又有“襟带河济,控扼鲁宋”的方位,于是滋育了“曹州八景”。“八景”之说始于元末明初,记载于清朝年间,有诗文书画,实物实录,有文人骚客,借题演绎,今日又有资深画家王培建先生的《曹州八景图》。仔细欣赏,其中的“灉水荷花”和“双河晓月”二景,引发了我的好奇和关注,因其景皆源于古曹州的济水、灉水,即与今日的菏泽赵王河有关,于是“发思古之幽情”,欲寻觅两景之痕迹。

灉水,又名澭水,即今日的赵王河。灉水之名首见《禹贡》:“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据《读史方舆纪要》载,传说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时,征用粮草,开挖灉水作航运,自此人们把灉水称作赵王河。还有人说,南宋皇帝赵构被俘,后逃出金兵大营,被追至灉水河边,急至,坐骑一跃跨河到对岸,得以脱险,后人便称其为赵王河。

灉水,原自安陵(今属牡丹区大黄集镇)沿古济水道入曹州境,过金堤东折向北,流经曹州城东双河处。一支向东为沮水,经巨野流入南四湖;一支向东北,经郓城流入运河。灉水在宋代时,是通往东京汴梁(今开封)的重要航道。在曹州界有两处重要码头,一是金堤口(今牡丹区何楼办事处金堤村),一是双河口(今牡丹区双河集)。明弘治十年(1497年),黄河决口黄陵岗(今河南兰考境内),夺道灉水,淤积河道,上游日湮。据《菏泽县志》载,“清朝时灉水上游水涸,下游改名赵王河。”

据《曹州志》载,“灉水荷花”处,应在城南的金堤。金堤是古灉水上游的一段河堤。据《金氏族谱》载,唐开元三年(715年),金氏三兄弟,在此堤上建村,起名“金堤”。北宋时,这里成为航运码头,商贾云集,热闹繁华,人称“金堤口”。元末明初,河道淤塞,航运停止,自金堤往东,“野水相连,潴于河道,中生菱荷,盛夏花展,香闻数里”。此胜景,史载历经明清数百年。

书中的美景赋予我无限的遐想,诱我前去金堤村,欲寻觅“灉水荷花”处。在村民指引下,从村中走向村东,在东南方向见到一大片洼地,应是荷花处的一小部分。现在已是沟沟坎坎,坑坑洼洼,杂草丛生,树高林森,中间有些地块已整平为耕地,靠北有一处小学,靠西有座水晶宫(龙王庙)。昔日的灉水野泽、古堤碧水已不见,荷花飘香也无踪。

余兴未了,今日再去老城东的赵王河,这段原为灉水的中游。顺河畔骑行,经天香公园,穿新天地景区,过牡丹广场,来到双河公园。一路上,河道两边已成为菏泽城中的景观带,迷人的水韵,波光潋滟;深秋的绿色,苍翠依然。原蓬草污水的湿地处,修筑了栈道榭廊;破旧低洼的住宅区,变成了高楼大厦。田城交融,花城水邑,人文与生态为一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到双河立交桥畔,这是菏泽第一座立交桥,横跨赵王河东西。此桥为2001年施工建成,大桥3层,主桥宽13米,高68米。西端原为双河集,据史载,宋朝时期建村,原名王家店。古时由于灉水与沮水(又说菏水)于此处会合,又是一漕运码头,官府在此设双河栈,人称“双河口”。明朝中期,成为航运商贾云集之地,热闹非凡。清朝时期,村成为集市,又改名为双河集。

据《菏泽县志》载,双河集北有一因果寺,占地面积15亩。该寺隆起于唐,貌成于明。院内有大佛宝殿、泰山殿、玉皇殿(两层楼)、武圣殿、白玉阁等建筑。青砖绿瓦,流光异彩,气势恢宏,掩映在苍松翠柏中,蔚然深秀。“晨钟初动,青魄横天,则流光激射,荡人心目”。每到农历十五,暮落又呈现“犹是中秋月,清光分外多”的妙景。尝幽者出寺赏月,以为奇观,故曰:“双河晓月”。

据原村村民讲,1962年,修筑双河大桥和济菏公路时,因果寺被从中穿断,前面殿堂被拆,祭碑被拉倒,后面只剩下大殿。2000年,修筑双河立交桥时,马路拓展,大殿又被拆除,整个院落旧址被压在马路下。2016年,菏泽市棚户改造,黄河路打通,双河集区域被开发拆迁。今看桥头西畔, 宽阔的马路上车流不息,路两边是高高的围档,昔日的村落、码头、集市、寺院均不存在。

偶然在路北围挡边,看到一貌似住户的院落,孤零零的。走近院门,上有“因果寺”三字。我有些好奇,上前寻问,主人是赵爱金、丁金昌夫妇,都已古稀。他们热情地给我讲,他们是佛教信徒,原在因果寺中诵过经。后来看到因果寺被拆,十分痛心,念因果之神灵,缅怀古迹之香火,言之有灵感,故信仰弥切,每思重建以报德。于是四处奔波,苦心争取了寺院旧址这一角落,倾全家之产,费半生之力,构筑房屋,塑像安神,建起了这座小寺院。听来令人感叹不已,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上一篇:土地庙村,也称“土帝庙”村,位于曹县城东19千米,曹县苏集镇政府驻地西4.5千米处。聚落
下一篇:数九寒凝大地 谷粟和豆为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