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主基调 实现新跨越
1月27日,记者在位于单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精密制造产业园的明振轴承加工车间看到,一批批轴承车件依次“走”下流水线,一派如火如荼的生产场面。
近年来,单县坚持“强基固本、赶超跨越”工作主基调和“健康单县、善行天下”发展定位,全面实施“工业立县、三产活县、统筹建县、和谐兴县、依法治县、文化强县”六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2020年,单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年均增长7.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亿元,年均增长9.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年均增长1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5.97亿元、263.13亿元,是2015年的2.02、1.76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人均月薪资水平由2015年的3359元上调至6749元,翻了一倍,位居全市第二名。
单县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举全县之力大抓工业,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建设,大健康产业、精密制造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现代金融物流产业、精品文化旅游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全面起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关键步伐。
该县聚焦重点产业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高新技术企业增加6家、达到18家。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省市级以上企业科研平台达到19家。大力推进重点技改项目。城市规划建设更加注重“城市留白”,更加注重有序开发,更加注重功能配套,更加注重品牌效应,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产城融合,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理念, “精致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高标准完成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顺利通过复审,获批菏泽唯一一家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意愿,稳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环境卫生达标率达到90%以上,被评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单县坚持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源动力”,依托“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芦笋、山药、罗汉参等12个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瓜蒌、黄桃、洋香瓜等18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216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达到2680家,家庭农场135家、达到3639家。
单县建设青山羊保种育种创新示范基地、李新庄镇优农农贸市场、牧原农牧生猪养殖基地等10个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6家,被评为省级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县。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全县8个省级贫困乡镇、9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6.08万户、11.6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被评为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区。
该县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垃圾分类、文明实践银行等一系列活动,被确定为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
五年来,单县累计投入196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06所,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25所,累计扩充城区学位5.5万个,13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启动了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菏泽科技职业学院筹建工作,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该县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增加至650处,养老机构增至169处,医联体建设实现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城乡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均衡,被评为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县、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省级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县。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涉毒违法犯罪,全市禁毒工作现场会、全省禁毒工作现场会相继在单县召开。
单县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9个国家级荣誉,获得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县城、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等24个省级荣誉。
记者 王富刚 通讯员 傅子栋 刘厚珉
上一篇:鲁志成简历
下一篇:李国珍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