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马列主义的传播和菏泽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

马列主义在鲁西南的传播最初是从曹州南华中学开始的。

五四运动之前,菏泽教育界知名人士曹兰珍(字香谷,郓城县人),在菏泽城内南华公园创立了南华小学。曹先生在当时的菏泽教育界有很高的声望,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是进步组织“尚志社”的重要成员。他亲自担任南华小学校长。在教学中,进行唤起民众的宣传教育。五四运动爆发,菏泽知识界热烈响应。曹先生带领全校进步教师,推行新文化运动,废除古文,改用语体文(即白话文)课本,实行男女合校,向封建的旧道德、旧礼教进行了猛烈冲击。支持学生上街游行,查封日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1920年,曹兰珍曾一度被聘去济南任山东省立一中学监,后又应菏泽各界进步人士的邀请,辞退省立一中学监,于1922年7月重返菏泽,在南华小学的基础上,创建南华中学。实行平民教育,设立纺织班,开办南华商店,实行半工半读,吸收贫苦子弟入学。学校开放学禁,聘请进步教师。语文课可以公开讲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著名人士的作品;历史课可以把历代农民起义、民族英雄和爱国英雄人物作为补充教材讲授。

学校还委派丁培之等进步学生负责创办“南华书报介绍社”,在它存在的四年(1922年—1926年)中,从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订购进步书刊。如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周恩来主编的《觉悟》,蔡和森主编的《向导》,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还有《每周评论》等多种马列主义著作和宣传马列主义的杂志。“介绍社”还为校内外师生和知识界人士介绍和办理代购各类进步书刊。当时,到“介绍社”借阅、订购书刊的,不仅有南华中学的师生,还有驻城的省立六中、第二女师的师生和社会上各界进步青年。

1924年1月,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在南华中学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到会的校内外师生和各界进步人士300余人。礼堂中央挂着列宁遗像,曹兰珍沉痛地介绍了列宁的生平和伟大的功绩,并号召大家学习列宁,为我国劳苦大众服务。

当时菏泽教育界思想比较复杂,特别主张走“六中—北大—哥伦比亚”道路,个人成名成家的思想,在青年学生中影响较大。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马列主义的传播,一些优秀青年学生思想觉悟得到了迅速提高,他们毅然放弃个人成名成家的道路,去寻找马列主义,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1922年秋,六中毕业的学生徐鹏翥怀着学习马列主义,寻求革命的思想,奔赴上海,考入了上海大学社会系,并于1924年2月在学校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之后,上海大学被封,徐鹏翥被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回到老家曹州做青运工作。徐鹏翥和共青团员刘正甫(成武县人,济南矿业学院学生)遵照党的指示,回到曹州,住在当时的省立六中。他们利用各种关系,很快和六中、南华中学等学校的一些进步师生取得联系。很快,他们在青年学生中就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如南华中学学生郑尔拙(曹县郑庄人)、刘仰月(菏泽探花刘楼人)、丁培之(曹县丁堂人)、李道一(菏泽城南常岗集人)、刘子举(菏泽城西南刘坊人);六中学生田位东(菏泽城南三里庄人)、孔庆嘉(曹县孔道口人)、宋心田(菏泽解元集宋庄人)等。田位东、孔庆嘉等34名青年骨干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秋,黄埔军校在河南开封设有招生处,南华中学学生刘仰月、李鸿慈(菏泽城内人)、谷庆春(定陶人),一起考入黄埔军校。他们冲破曹州当局的重重阻难,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刘入黄埔四期步兵科,李入黄埔四期经理科,谷经复考,降为黄埔五期。刘仰月入校后,参加了周恩来同志创建的军民联合会,他经常给南华同学来信介绍革命情况,邮寄革命书刊,对曹州青运工作的开展有所推动。

1926年,北伐军到武汉后,正在曹州搞青运工作的徐鹏翥和孔庆嘉、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刘子举等十余名青年,经中共山东省执委负责人吴芳、丁君羊同志介绍,由济南绕道青岛、上海,于1926年冬到达武汉参加北伐。徐鹏翥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2月经恽代英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孔庆嘉加入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春入党。其余同志考入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队。不久,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刘子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刘仰月同志于黄埔军校毕业后,编入北伐军新编第一师一团九连任排长,随军到达武汉。1927年春经恽代英、丰富生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曹州支部 应运而生


上一篇: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下一篇:刘晓博来菏调研牡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