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住“舌尖剩宴”,这个小镇有何高招
不久前,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太湖村村民沈新芳家中充满欢声笑语,家中孙子迎来周岁,亲近的家人一起聚了餐,简单却温馨。
要是换做以前,沈新芳和家人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了。按照当地旧习俗,小孩周岁,要大摆宴席庆祝,十来桌肯定绕不过。“菜少了让人笑话,菜便宜了让亲朋瞧不起。”沈新芳算算,一场宴席下来,不仅开销大不说,有时菜烧多了吃不完,看着一桌桌剩菜倒进垃圾桶更是心疼。
2018年5月开始,长兴县洪桥镇瞄准“农村宴席浪费”这一重要领域,围绕“减少办酒项目、简化办酒流程、节俭办酒场面”的“减、简、俭”原则,试点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沈新芳是试点开展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曾经,面对村里的新规,他也一度排斥。如今想来,很是感慨:“当初‘被迫’做这件事,还真是做对了!”
在洪桥镇,改变的不只是沈新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告别大操大办,普通村民渐渐成为厉行节俭的主力军。初步统计,自2018年5月至今,该镇已引导规范红白事近2000起,制止浪费行为近300起,让“盛宴”不再成为“剩宴”。
民以食为天,杜绝餐饮浪费绝非小事,亦非个人私事。去年底,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决定》,就借鉴总结了包括洪桥镇在内不少地方的好做法好经验。
改革第一刀
40多种宴席减少至5种
因临太湖而得名的太湖村,重规矩、重礼节。一直在当地工作的村委会副主任高培祥给我们细细数来,各种名目的宴席少算也有40多种。“不仅宴席多,而且还得‘大办’,一桌要上足28道菜才不算丢面子。”高培祥说,一般一桌酒席打底2000元,这给老百姓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于是,有钱的越办越好,没钱的“硬撑”也要办好,曾有村民还为此举债。
“其实,哪里吃得完,基本都是吃一半倒一半。”作为村干部,高培祥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
2018年5月,洪桥镇移风易俗改革试点在太湖村启动。改革的第一刀,瞄准的就是村里名目众多的宴席:琐碎酒宴一律取消,从原来40多种减少到5种;三天婚宴只保留正日宴请。
新规一出,一片哗然!“我花自己的钱,摆自己的酒,村里管得着吗?”不少村民道出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其中就包括那会儿正在给儿子置办定亲酒的沈新芳。原本打算“漂漂亮亮”娶儿媳妇过门的他,早早地做了准备,通知了两边亲戚。“一下子说要简办,亲戚朋友怎么想,女方怎么想。”沈新芳的顾虑,村干部自然也知。
此时,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建而成的“和治理事会”开始扮演起重要的角色。新规定下后,这支队伍就开始协助村两委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有时候,这些老人比干部更能说得上话。”高培祥如是说。“和治理事会”会长沈岳亮等人三番五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后,沈新芳硬着头皮答应压缩办酒流程,就宴请了自家兄弟姐妹。
“总要有人开始的,就怕不能长久坚持下去啊。”让沈新芳没想到的是,本以为这事一阵风之后就过去了,但村里、镇里却越来越“较真”了。太湖村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和治理事会”主动上门指导红白事操办,把不良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而镇里则创新推出32个新风替代案例,由集体婚礼、草坪婚礼、快闪婚礼、旅行婚礼等近10种新婚模式替代繁琐的传统婚礼;成人礼替代16岁酒;国防教育交流会替代入伍退伍送行接风酒;建立“思敬堂”举办集体追思活动替代各种传统祭祖活动……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洪桥镇举办新风替代活动148场,共有3.5万人次参与,文明办酒、节俭办酒的新风新俗逐渐成为百姓生活的主旋律。
盯紧餐桌
宴席每桌不超过1000元
当新风替代旧习,餐桌上的菜肴也在发生着改变。
“以往,村民讲排场,整鸡、整鸭这些硬菜必须上,但一顿饭下来,这些菜几乎没人戳一筷子。”丁卫兵做乡厨近10年了,每每看到宴席上这样的场景,他也很是头疼。
古龙村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后,他和村里其他乡厨一起,设计了多套不同宴席菜单,供村民“办事”时选择。我们采访中发现,虽然各村菜单都略有不同,但鱼虾蟹俱全,时令蔬菜、肉品也丰富多样。最重要的是,这些菜单都规定了单桌不超过1000元的消费上限。
作为厨师,丁卫兵深知,有些浪费往往在制定菜单时就注定了。所以采购前,他会和宴会主人反复确认人数和桌数,源头上严格控制。宴席上没有了整鸡整鸭,丁卫兵就变着花样将鸡鸭切块烧汤或者做成凉菜,一桌半只足以,基本都可光盘。当宴席结束,他还常常会联系村里的养殖户,将主人不要的剩菜打包拉走。
上一篇:377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下一篇:走近环卫工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