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先秦时期:从世官制到选官制

在成武县博物馆人文展厅,有一尊战国时期卫国名将——苟变的塑像。苟变(约公元前440年—前370年),成武县苟村集镇人。据《资治通鉴·周纪》记载: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曾一度迁居卫国,颇得卫侯慎公(公元前416年—公元前 375年在位)重用。孔伋发现小吏苟变是个人才,便竭力向卫侯推荐。苟变受到慎公重用,果然不负众望,接连打了许多胜仗,终于成为战功卓著、闻达天下的一代名将。苟变能从一个底层小吏成为统军将领,除受到贤达举荐外,更要得益于先秦时期从世官制到选官制的进步。

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经历了远古文化时期的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黄帝(轩辕氏) 、尧、舜、禹等时代 ;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奴隶社会历史阶段。《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历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国先秦时代,在进入阶级社会即从夏代开始,在官吏任用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制度。

世官制,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世官并不等于世职,并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担任某一固定官职。世族是世官的基础,只要一个世家大族不倒,其成员就随时可能出任重要官职。

从夏至商,世官制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发挥过重要作用。作为王朝统治的贵族,在世官制下与王朝形成较长时期的共存共荣关系,从而使王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了正常的统治局面。世官制给贵族和官吏以充分共享政权的机会,保证了他们代代矢志效忠王朝。同时,世官制将可供选择的合适人选推进了各级统治机构中。贵族官吏因垄断教育文化而垄断了统治经验的积累和传承,这就决定了只有贵族官吏才可能赋予统治才干,才是当官为政合适人选。

西周时人们仍保持着牢固的宗族血缘联系,人群基本以族区分,从而自然形成了各级宗族长同时也就是各级官长,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统治模式、格局。周初,为了扩大和巩固家天下,周天子以大分封的形式将统治权力、土地、人民封赐给同姓、姻戚、功臣,受封的卿大夫、诸侯便成为王朝统治的政治基础。被层层分割的统治力的继承,即各级官吏的选任,是涉及王朝统治巩固与否的重大问题,世官制运作达到了巅峰。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开始萌发。原有的世官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有远见的诸侯国,迫切需要扩大选取人才的范围,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实力,占据盟主地位。由此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世官制逐步走向衰亡,以广泛选贤任能的官吏选任制逐步确立。到战国中后期,选任制基本确立。

由世卿世禄的世官制转为军功授爵制,商周时期的分封贵族世袭制被打破,军功授爵制取代了世袭制(以秦国为最),专制主义官僚制度开始出现,君主取得了政权的人事任免权。同时,出现了专业武官官职,文武分职开始兴起。由实物薪俸取代了原有的封地薪俸,加强了君主对官员的控制。这样官员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封建领主变为对君主负责的专业官僚。尤其在秦国,随着郡县制取代封国制度,选任制也彻底取代了世官制。这就为有能力的中下层官吏、甚至平民百姓打通了晋升的通道。像苟变这样生逢乱世的旷世奇才能够得到重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一篇:曹州牡丹史话
下一篇:送祝米的时间男孩选在出生后的第十二天,女孩选在出生后的第九天,娘家一族的婶子、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