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第二故乡 助力乡村“蜕变”
“这些大棚共占地278亩,年产值能达到300多万元,在这里务工的村民有50多人,为我们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日,在东明县大屯镇刘岗村蔬菜大棚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堂看着忙碌的村民,异常兴奋地告诉记者,蔬菜大棚基地的建成,首先要感谢省派东明县大屯镇乡村振兴服务队,“他们来到我们这里以后,主动克服困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张文堂感叹道。
去年7月,由省体育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任陈勇带队的10名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来到大屯镇。从到大屯镇的第一天起,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坚持每周四组织支部集体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用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头脑。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服务队重大事项由临时党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服务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转化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全队形成了凝聚力量大干快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我们的一些队员以前并没有在农村工作的经验,为了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所有队员都吃住在一线,与村民零距离交流,很快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陈勇说,服务队组织全体队员通过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与村民交流等方式,摸清了包括刘岗村、东夏营村、彭庄村在内的5个村的基本情况。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也是我们服务队的工作重心。只有把村集体经济做好了,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振兴。”陈勇说。
“东夏营村,祖辈种植西瓜,有种植技术,可以发展高端西瓜种植产业;彭庄村,木板加工村,围绕木板加工打造木材加工集散中心;王屯村,有废弃坑塘,利用好景观规划,打造坑塘经济……”说起大屯镇每个村的特点,队员们如数家珍。
位于镇西南的刘岗村,人口1400多人 ,由于位置偏僻,村民以种植小米、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我们走访时发现,刘岗村有一家养殖场,处理粪便成了负担,而对于种植来说,粪便是农业所需的肥料,是不是利用养殖场有粪便的优势种植经济作物?这样可以一举解决养殖场的粪便运输难和村民种植作物所需肥料的问题。”陈勇说,服务队队员们想到就做,立即主动对接养殖场,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很快成立了青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也是东明县首批通过行政审批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为我们村合作社建的大棚,以种植彩椒、草莓、甜瓜等经济作物为主,同时,这些大棚离养殖场很近,粪便运输十分方便,一年光肥料就省下近20万元。”张文堂说。
今年,在市委开展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活动中,刘岗村支部委员会被评为“菏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大屯镇唯一获此殊荣的党组织。借助刘岗村的成功经验,服务队又分别帮助东夏营村建成拱式大棚54座、帮助屈屯村建成拱式大棚14座,用于种植西蓝花、白菜、西瓜等蔬菜瓜果,通过发展集体种植产业,极大地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能增收、群众得实惠的多赢局面。
铺装、修白皮、抛光……近日,彭庄村一木业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作业,经过十几道工序,一张张板材被打包好,即将销往全国各地。“我在这里干了一年多了,活不重,离家也近,每月工资能领到20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真不错。”正在上班的村民房德玲说。
“板材产业是大屯镇的主导产业,巩固板材加工业的支柱产业优势,能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省派东明县大屯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副队长张洪涛说,为了发挥产业的聚集优势,服务队积极协调东明农商银行优先在彭庄村开展整村授信工作,提升板材行业资金实力,整合村里的闲置土地,成立大屯镇木板加工集散中心。投入资金建设厂房,厂房建成后出租给需要使用的个体私营户,租金作为村集体收入,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匮乏的难题。
上一篇: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下一篇:菏泽检察:奋楫扬帆踏浪行 “全面突破”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