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探路破冰行
这是一条改革破冰之路,四载时光,数万建设者奋力拼搏,将一张梦想蓝图,筑成一条探索改革的通途;这是一条诗情画意之路,穿行其间,舒适便捷的现代生活与古人的诗意游历在途中相遇;这是一条共富惠民之路,要素畅流,长三角的铁路网由此越织越密,沿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66.9公里,在如今总里程超过3.8万公里的全国高铁版图上,只是短短一段。而这一段,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成功投运,成为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1月8日,随着两趟首发列车同时从台州站、嵊州新昌站开出,分别驶向杭州方向、温岭方向,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民营控股勇闯改革之路
“杭台高铁是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机制优势、效率优势,用市场化机制来运作公共事业的成功实践。”通车仪式上,民营联合体代表、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感慨万千,“民营企业能够参与杭台高铁的投资建设,离不开市场经济环境的持续优化,更离不开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问题,国家着眼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企业成本等,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先后出台,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最后一公里”逐渐畅通。
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了我国首批八个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杭绍台城际铁路”(杭台高铁曾用名)位列其中。
2017年9月,浙江省与复星集团牵头的民营资本联合体正式签署项目投资合同,12月项目进入建设施工阶段;2020年5月,全线首座万米特长隧道贯通,7月长约18公里的华东地区最长高铁隧道贯通,10月建成我国首条单洞四线超大断面高铁隧道……
从蓝图规划,到稳步推进,再到如期通车。杭台高铁不仅带着改革探路重任闯关夺隘,也创造了一项项铁路施工的纪录。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2020年初,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曾让项目按下“暂停键”。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马绍贵回忆,2020年2月9日,确认相关防疫措施保障到位后,杭台高铁获批成为浙江首批复工的重点项目,次日留守工地的工人便全面复工,全力确保不落工期。
“杭台高铁的建成通车,是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说,让民营资本在PPP项目中控股,有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
据了解,杭台高铁将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纳入铁路网统一运输管理,民营联合体通过线路使用费、广告经营收入等方式获得回报,运营前10年政府将提供可行性缺口补贴。按照合同规定,30年运营期满后项目公司将全部项目资产移交给政府方。
杭台高铁的示范效应已开始显现。在近日出台的《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二十条》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建设铁路模式,推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资源”投融资改革经验,让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承袭千年串起诗意之路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在装饰一新的首发列车上,一首首这样的古诗,记录着杭台高铁沿线的各个站点。
千年以前,唐代的迁客骚人走过浙东,留下了1500多首古诗词。如今,一条高速铁路,将沿途的江南山水重新串起:新昌大佛寺、天台山国清寺、临海台州府城……杭台高铁途经一大批古迹及景区,恰与“浙东唐诗之路”高度契合。
早在1991年,已有学者将这条浙东文化古道称为“唐诗之路”,并认为这是唐代诗人往来频繁、对唐诗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条旅游风景线。启功先生曾用“一路山川谐雅韵,千岩万壑胜丝绸”之句来形容“浙东唐诗之路”的历史地位。
2018年,《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出台,将“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作为浙江全域旅游推进工程的重点内容。建设高铁成为打造这条旅游带的点睛之笔。
在首发G9308次列车的列车长张雪红看来,随着杭台高铁的开通,列车将带着旅客跟随众多文人墨客,游览沿途千岩竞秀、村野牧歌和民情风俗,将把“浙东唐诗之路”的盛名传至更远的地方。
“乘坐杭台高铁,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乘坐首发列车的旅客王倩倩说,等孩子放寒假了,准备带他来乘坐杭台高铁,亲身感受唐诗中的山水风光。
上一篇:巡天探宇 解密星空
下一篇:如何预防慢性病致残?怎样减少老年人跌倒致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