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筑牢绿色生态基底 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

“我们林场7500多亩树木已经完成了春管工作,现在正在种植无絮杨,这些杨树苗栽植长大后,不会产生杨絮,能很好地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近日,在郓城县国有何庄林场,工人们正在栽植无絮杨,场长刁爱国说,林场科学规划,抢抓时节,积极行动,组织干部职工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奋斗状态,全面铺开造林工作,为“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来,郓城县林业局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围绕“管绿、增绿、护绿、用绿、活绿”做文章,以林业增绿增效和山东省森林城市创建为主攻方向,以林长制为抓手,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科学防治林业病虫害,筑牢绿色生态基底,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3月的宋金河省级湿地公园春意融融,各种水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嬉戏,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宋金河湿地公园面积536公顷,我们积极争取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资金368万元,用于宋金河省级湿地公园跃进河段生态功能的修复提升。”郓城县林业局局长曹务鹏说,湿地公园现已建设成为郓城县湿地旅游主打的一张新名片,贯穿城区的生态景观轴、城市发展的生态高地。宋金河湿地公园的继续建设、完善提升,也将会进一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助于进一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障郓城县的水生态环境安全,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

“我们创新机制,把‘增绿’拓展到细处,采取政府奖补,‘创新代种、利益同享’等创新机制,持续开展‘四旁四边三创’和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推进城乡绿化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绿化联动共进。”曹务鹏说。近年来,郓城县人工造林8万余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4个,省森林村居10个,市森林乡镇3个,市森林村居27个,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让群众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福祉。

“全面实施林长制,能以更高的站位、更科学的理念、更有力的组织保障守护林业资源,实现‘林有人护、责有人担’,让绿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曹务鹏说,郓城县林业局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林长制“管绿”体系,全县共设立三级林长1605人,其中县级林长11人,乡级林长208人,村级林长1386人,为筑牢绿色生态基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记者 仝志华


上一篇: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下一篇:高扬审计监督“利剑”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