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 文明实践就到哪里
近日,巨野县“转作风 优环境”暨“五为”志愿服务行活动启动,号召全县各级各单位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持续优化全县营商环境。
巨野县委书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冯艳丽要求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树立榜样,以志愿服务强化宗旨意识,用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带动群众,推动“转作风、优环境”“五为”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求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坚持“党政所望、社会所需、群众所求、志愿者能为”的原则,切实解决企业所需所盼、所忧所愿。要求坚持常态长效广泛参与,加强服务项目和阵地建设,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文化,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各方面共同支持的生动局面。全县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要积极响应号召,迅速行动,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投身“转作风、优环境”“五为”志愿服务行,深入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战场,用爱心传递文明,用真情奉献社会,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县,巨野县通过抓谋划、强队伍,抓投入、强阵地,抓活动、强创新,抓考核、强约束,解决了“谁来做”“在哪做”“做什么”“怎样做”四大关键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已深植巨野大地,融入百姓生活,逐步走深走实。
三级组织运转
阵地建设全覆盖
巨野县建立了“实践中心—分中心—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体系,阵地建设实现全覆盖。
文明实践中心负责全县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和督查考核,指导镇、村(社区)、部门开展工作,做好工作规划、教材编写、志愿队伍建设、人员培训、活动组织等工作。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在县图书馆和县书画院。阵地建设县级层面,除主场所外,还优化整合了县委党校、英雄广场、县法院、县文化馆、县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洙水河公园文化活动广场等资源,重点打造了理论宣讲、红色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服务、历史文化、青少年教育、体育健身7大类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镇村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站建设工作充分考虑全县各镇区办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因素,在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采取了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局部打造、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总体工作思路,整合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书画培训基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将文明实践阵地建在群众最多、人气最旺的地方,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又提升了场地实用功能。在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的基础上,着重打造文明实践公园、广场、一条街、一条路等,有效拓展了实践阵地的广度和深度;整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信息、资源、活动、学习互融互通。
全领域布局
志愿服务精准化
近年来,巨野县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注册志愿服务队700多支,人员达15万,在传播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开展了清洁村庄、美丽庭院、书画培训、情暖夕阳、希望小屋、农技服务等普惠性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平台更加广阔,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推进机制,高标准打造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镇级文明实践所、634个文明实践站、458处文明实践广场、基地等,建立完善了巨野融媒志愿服务平台,促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0万人次。打造了理论宣讲、青少年红色教育、法制宣传、文化文艺服务等10大类志愿服务重点项目,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夯实了基础。
巨野文明实践队伍的主体来自全县各基层单位部门、各志愿者服务团体、农村社区广大志愿者,由全县机关党员、一线干部、先进人物、“五老”人员、“四德”标兵等各个基层的优秀代表构成,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
立足于群众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巨野县开展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书画传承等专题活动,使文明实践工作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画好最大的思想同心圆。组织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结对子、拉家常、办实事,着力破解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出12名优秀百姓宣讲员和2000多名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围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题,党员干部志愿者带头,各村居成立垃圾分类义务清洁队,成员近万人,带动群众积极提升人居环境。
想群众之所想
文明实践“零距离”
上一篇:打通难点堵点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下一篇:提升干部素养 助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