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奥密克戎:中国“动态清零”进行时!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
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例数远高于前三波疫情水平。
奥密克戎带来的新一轮疫情,令2022年的这个春天仿佛遭遇了“倒春寒”。
波及28个省份,涉390余个中高风险地区,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感染人数快速增长,波及范围不断扩大……我国面临严峻复杂的防控时刻。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
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采取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势头;向多地派出工作组,启动应急预案,国家队紧急出征……抗疫集结号再度吹响。
始终牢记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得更快、更准、更细,争取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中国在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中书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新篇章。
第四波全球大流行:奥密克戎新挑战
这两天,吉林省吉林市下起了雪。青色的江、白色的岸、黑色的路,唯美的画卷上却少了人。
从3月15日凌晨4点起床,忙到晚上11点,宋冉呼哧带喘地给封闭小区的居民送去生活物资。
一个包裹好几斤重,左右手并用,一次拿三个。这是吉林市昌邑区兴华街道中兴社区网格员们连日来的工作常态。
迅速激增的病例,给当地抗击疫情带来从未有过的挑战。
3月2日,吉林市首次在应检尽检人群中发现4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此后,新冠病毒感染者迅速增加,14日单日更是报告3580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聚集性感染牵动人心。
300辆大型客车、6556名学生、85名带队老师……从白天到午夜,再到清晨,学生们在操场集合,每个人身着防护服,带着行李排队有序上车。
3月11日一早,学生全部转运隔离。
“刚开始大伙儿都挺慌的,担心方舱医院里条件不好,导致病情加重。”来自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学生陈建龙,3月11日住进了吉林市昌邑区方舱医院。“来了后安心很多,每顿饭有荤有素。天气寒冷,但方舱医院挺暖和。”
3月1日至14日,本土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经超过1.5万例,波及28个省份……我国疫情防控再次面临严峻复杂的挑战。
自疫情暴发以来,上海承接了全国近40%的入境客运航班和旅客,一直是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的重镇。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集中隔离点、封控小区、核酸采样点、疫苗接种点等地,守护着这座特大城市的安全。
在深圳,往日热闹的CBD街区冷清下来,小区封闭管理,写字楼仅允许少量报备人员进入……从3月14日早晨起,这个快节奏的城市慢了下来。
迎战奥密克戎!在这场遭遇战中,病毒传播快、隐匿性强,超出许多人的预想。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超4.6亿例,死亡超600万例。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水平快速上升,境外输入压力不断增大。
我国本轮疫情多发、频发,正是第四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缩影。
“当前毒株的传播速度,比我们之前遇到的毒株明显加快。若还按照之前的反应速度,就跟不上疫情防控需求。”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
研究显示,相比之前的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毒株BA.1的传播速度要快77%,而在我国流行的BA.2,传播速度又比BA.1快66%。
与此同时,较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不易被发现,也是潜在传染源,给及时切断传播链带来新的挑战。
吉林、广东、山东、河北、云南、黑龙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迅速派出工作组,赴多个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会同当地共同分析研判疫情形势,研究疫情防控措施,每日开展督查检查,及时提出问题和建议,督促地方整改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各疫情发生地的疫情应对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有力推进,部分地方已出现向好趋势。
推动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全员筛查,指导建设方舱医院,调用征用酒店、保障房等扩充隔离房间……来自权威部门的信息显示,目前制约吉林省疫情防控的瓶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各项防控措施正在加紧推进。
防控到了最吃劲时:不落下一个患者
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战斗。
与病毒赛跑,流调、溯源、救治等多线作业——
截至3月16日,吉林省已经建成方舱医院8处,共计11488张床位。
硕大的雪片纷纷扬扬洒落,位于吉林市高新区的隔离方舱施工现场泥泞不堪。
恶劣的天气,阻挡不了“中国速度”。施工现场,各种大型机械马力全开,正火速把一个个公共汽车大小的白色方舱有序组合起来。
“早一点儿完工,就是给防疫工作减一分压力。”吉化集团吉林市北方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武巍说。
单手拖拽着比她个头大几倍的垃圾编织袋,一张保洁阿姨化身“大力士超人”的照片火爆全网。
上一篇:2022年将重点整治这些网络乱象
下一篇:坚决防范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