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老手艺“镟”出新门路

近日,记者走进鄄城县郑营镇刘庄村昌裕木业加工厂,工人们正在车间里忙碌着,伴随着电锯的“呲呲”声,木屑纷纷“起舞”,映出了一幅“人勤春来早”的致富画面。

“我们加工的是出口到国外的竹节椅,因为工期比较紧张,过完年就组织工人开工了。” 昌裕木业负责人袁海燕告诉记者。

刘庄村曾是闻名遐迩的“镟木”玩具制作村,其中,最经典的制作“哗啦棒槌”在当时非常盛行,刘庄村也因此被称为“哗啦棒槌”刘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塑料玩具的冲击,木制玩具逐渐失去了市场。因为利益小,又全靠手工,年轻人不想学,祖辈传下来的“镟木”老手艺眼看着濒临失传。如今,村里也只有几位老年人还保留着这一老手艺。

袁海燕从小就看着村里人制作“镟木”玩具,他们做好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或到集市庙会上售卖。在袁海燕的记忆里,村里当时有很多手艺精湛的老人,只要有图纸,他们就能用木头“镟”出各种木制工艺品来。

“当时全靠手工‘镟’,制作非常慢,主要产品就是‘哗啦棒槌’,在当时那个年代,靠这个手艺能养活一家人呢。”袁海燕感慨地说。

成年后,袁海燕一直从事“镟木”行业,加工的产品越来越丰富。经过不断改良,机器完全代替了手工,加工作坊也变身为了木业加工厂。从加工画轴头、捣蒜用的蒜锤到制作出口竹节椅,生意越做越好。

“现在我们和青岛的一家贸易公司签订了合同,主要生产竹节椅出口到国外,一个能卖到100多元,甚至还要更高一些。”袁海燕说。

袁海燕还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加工全部用上了机器,但是有些工艺仍旧延续的是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像这个竹节椅,完全是实木的,拼接点用的是“卯榫”,不用胶和钉,出口到国外很受欢迎。

袁海燕说:“曾经盛行的那些‘镟木’玩具,虽然退出了大众的视野,但是却铭记了刘庄村‘镟木’时期的辉煌。我能做的就是将木业加工做大做强,也算是对祖辈‘镟木’手艺的一种延续。”

通讯员 刘永霞 记者 焦同帅


上一篇:前2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5%
下一篇:“阳光收益”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