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岗了!”
本报讯 (记者 张 慧 毛慎沛)“非常感谢政府给提供的工作,俺已经上岗了,今天主要是帮村里的老年人在手机上进行待遇资格认证。”3月24日下午,记者赴牡丹区采访时,村民李娟难掩激动地说。
能够成为公益岗位的一员,意味着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这让李娟很是开心。
李娟家住牡丹区李村镇张闫楼行政村双河岭村,今年32岁,先天性腿脚行动不便,不能干重活,对象在外打工,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当地人社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其确定为公益岗安置对象。不久前,李娟通过了条件审查,经培训后正式加入了公益性岗位的队伍中。
城乡公益性岗位的安置重点是城乡困难群体、大龄人员。2022年,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4万个被列入《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十项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着重开展了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截至2月底,全市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4万个。
在牡丹区高庄镇周庄村,今年54岁的王盼喜也有了令他满意的一份工作——乡村网格员。
“做来访人员登记,测体温,检查通行码、行程码,学生上下学期间就去帮助老师疏导交通秩序,政府照顾我们给安排了工作,俺一定加油好好干!”王盼喜信心满满地表示。
据悉,为了确保公益岗发挥最大效能,全市人社系统实施精准的岗位开发管理措施,按需设岗、明晰职责、分步推进,做到安置对象精准、岗位类型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安置成效精准。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待遇方面,城乡公益性岗位统一实行政府补贴,城镇公益性岗位按照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乡村公益性岗位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县区依据岗位类型、劳动时间、资金筹集等因素确定岗位待遇,并按月发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是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稳就业、保就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扎实落实政府兜底安置就业的职责,重点面向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大幅提升公益性岗位规模,促进充分就业、有效增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梁惠民表示。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创设12万个左右城乡公益性岗位。五年内,将会有更多困难群众陆续“上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上一篇:15年里,“兵支书”张景宪为40位烈士找到家
下一篇:一名村妇联主席的206条通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