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兴 产业旺 百姓富
“近日,冷库正式投用,主要目的是解决中药材市场上那些散户的冷藏需求,目前已经存储300吨中药材。预计今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鄄城县彭楼镇舜城村党总支书记刘昌华,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集资450万元,建起了康源沧冷库。
“舜城村‘民富村穷’,全村1740人90%从事中药材相关产业,收入很高。然而村集体收入很少。”刘昌华与其他班子成员商议,冷库收入的20%用于村集体收入,主要用于村内修路、更换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
1984年出生的刘昌华,曾经在火箭军某部服役16年并入党。2018年12月回乡发展,2019年10月成为村干部。“从成为村干部的那天起,我就想着怎样增加村集体经济。与其他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建冷库,2021年10月正式动工。”刘昌华介绍,2013年7月,中药材市场搬迁至村庄附近,舜城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附近中药材固定商铺、流动商铺800家左右,药材储藏需求很大。
这只是鄄城县以“党建链”振兴“产业链”的一个缩影。“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要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鄄城县充分发挥党组织领航、产业领路、党员领头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新模式,初步形成了“组织联建促提升、项目联动促融合、产业联兴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同步实现产业兴旺和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离不开党建引领。近年来,鄄城县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通过村“两委”换届、遴选村党组织书记和下派干部等方式,选拔一批年轻有为、有能力、素质强的年轻人进入村“两委”班子。2021年,该县村“两委”换届完成后,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7.5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上届提高4.3%,并且每村配备至少1名35岁以下成员,村班子整体更加年轻、学历更高。
党建兴,产业更旺。谈起乡村产业振兴,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党支部书记杨一现介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进富民产业“两架马车”,让王堂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这个品种是阳光玫瑰葡萄,游客可以到这里采摘,每亩年产3000多斤。”葡萄种植技术员李合庆说。近年来,王堂村党支部成立鄄城县王堂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入股、股金分红的方式运营生态园,主要种植油桃、核桃、葡萄等。同时,利用旅游特色产业扶贫基金,建设了游乐场,引进了儿童拓展器材,修建了木栈道、曲桥、亭子、长城墙、木屋等景点,努力把王堂村打造成为集餐饮、住宿、垂钓、采摘、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新时代乡村旅游特色村。
“村里建了博士工作站。”2018年,这一消息让王堂村村民震惊了许久。建立工作站的是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张心强,2018年他在王堂村建起博士工作站、创办山东博济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进行新型吸气剂和外延产品的产业化升级、光催化产品和生物质保健产品的工程化开发与生产。“制作吸气剂是个精细活,需要有耐性、细心又手巧的女性干,现在这里有20多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张心强说。
截至目前,鄄城县流转土地2.5万余亩,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社34家;探索成立镇村两级国有企业,盘活村级资源,逐村制定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计划,全县6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房正
上一篇:县委编办:多措并举规范中文域名管理
下一篇:航天员在轨生活迎来三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