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研究菏泽民俗的力作
近期,菏泽学院教授、菏泽市民俗学会副会长董传岭的专著《鲁西南民俗研究》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鲁西南民俗”的研究成果。笔者在广泛深入田野调查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历时性与共时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角度,采用多学科知识、理论和方法,生动形象地呈现了菏泽民俗及其在历史时空中的流变、特点及规律,深刻阐释了菏泽民俗的社会和文化意涵,并深入探究了当前民俗存在问题及对策,是一部研究菏泽民俗的力作,为推进菏泽民俗研究和移风易俗提供了重要资鉴。
内容丰富多彩。笔者充分运用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强调的“参与观察法”和日本现代民俗学会新锐菅丰强调的“参与共感”研究方法,把知识生产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入民俗“场域”,坚持“在野、在场、发声、介入”,进行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在研究民俗共时态的空间结构同时,注重历时性的变迁过程研究,运用历史民俗学研究的学术话语、学术标准,突出民俗研究的历史纵深感,避免民俗事象的表面化描写和并置罗列,从纵向维度对民俗事象追根溯源,系统梳理了菏泽纷繁复杂民俗事象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全面考察了菏泽民俗在时代更迭中的变迁与固守,并总结其特点和规律。笔者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菏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物质生产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物质生活民俗;生育、寿诞、婚姻、丧葬等人生礼仪民俗;春节、二月二、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民俗;宗教、神灵等信仰民俗;书画、武术、戏曲、传统舞蹈、民间游戏等文体娱乐民俗。本书不仅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和学术性,也颇具可读性、普及性和通俗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呈现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菏泽民俗文化。
致用功能突出。民俗是民间几千年来世代相袭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凝聚着民族精神和道德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基础,是中华民族流淌的血脉和基因,是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的载体。民俗文化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大力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对规范人们道德行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随着社会转型加剧和现代化、城镇化、全球化快速推进,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日渐消失,在此现实语境下注重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救和挖掘民间优秀的民俗文化,防止优秀民俗文化失灵、消散和断裂,势在必行。本书立足当下,重视经世与济民,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注意发现民俗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本书还注重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开发民俗文化创意产品和产业,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发展旅游业,实现民俗文化的活化和利用。本书不仅对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具有重要价值,对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也具有积极意义。曹圣华
上一篇:中药“知母”来历的传说
下一篇:留住未曾远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