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取得重大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
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旗帜鲜明,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作出重大政治论断: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中之重,深刻阐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和科学内涵——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
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和科学内涵,为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引。
2017年金秋,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正是在党的十九大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载入党章;翌年3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核心内涵,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方面显著优势,再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一系列重大理论总结、重要经验启示中,党的领导均居于首位。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党中央是全党的大脑和中枢,具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本地区的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组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党的基层组织负责把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让党中央“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形成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
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才有力量。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党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
建章立制,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举措,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引领复兴巨轮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2015年1月16日,中南海怀仁堂,一个重要会议开了整整一天。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的工作汇报。
此后每年年初,这样的汇报都会举行一次,成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
上一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
下一篇:在改革开放上勇于探索 为稳经济促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