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摘要)

菏泽市市长  张 伦

2022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容易、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经济增长连续多年领跑全省的基础上,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4.6%、总量突破 4000亿元大关,达到 4250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 7%、突破 3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5%和 6%,全市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13.9%和 13.4%。 一是疫情防控有力有效。认真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科学精准搞好常态化防控。持续提升疫情处置、医疗救治等防控能力,坚决果断、快速处置多轮突发疫情,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市场运行平稳有序。预计全年累计退税减税降费 119.1 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5.9 亿元,惠及市场主体 43 万户。预计全市新入库“四上”企业 1200 家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 15 万家。预计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 11%和 18%。三是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出台汽车家电促消费措施 15 条,举办“惠享菏泽消费年”系列活动 30 场,发放各类消费券 4106.9 万元,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920 亿元,实现正增长;全年网络零售额 235 亿元,增长 13%。 四是外资外贸回升向好。成功获批中国(菏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 269 项。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 型)一线进出口额居全省第 2 位。预计全年进出口 650 亿元,增长 15%;实际使用外资 6 亿美元,增长 20%。

(二)主动担当使命责任,大事要事顺利推进。举全市之力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和省重要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黄河国家战略深入落实。扎实做好省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视问题整改。认真谋划推进东明县“北工南农”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实施 24 个省级黄河国家战略重点项目、72 个节能重点工程。持续做好滩区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培育。积极开展环境质量提升攻坚等行动,清查整改问题 1.2 万个。二是鲁西新区建设全面起势。完成新区挂牌、起步区主要功能区规划编制,明确了功能分区,新签约过亿元项目 91 个、总投资 420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 50 亿元。 三是重大工程建设加速突破。雄商高铁菏泽段开工建设,高铁站广场建成投用,华汪铁路专用线主体竣工。濮新高速菏泽段建成通车,济广高速济菏段改扩建、郓鄄高速、徐民高速单曹段、国道 106 东明黄河大桥开工建设,高能级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 四是政策利用成效明显。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207.8 亿元,实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 32 个、39亿元,通过国家审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 241 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项目 44 个,项目数量和金额均居全省前列。

(三)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动能转换发力见效。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新经济、新动能加速成长。 一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预计生物医药、高端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 20%、2%,税收分别增长19.9%、19.8%,财源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现代医药港发展势头强劲,简道制药一期、知和大药厂建成投产;了未元建成生物医药柔性产业化共享平台,步长制药稳心系列产品绿色智能化完成扩产,宣肺败毒颗粒生产明显放量。劲海化工 100 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旭阳集团 35 万吨己内酰胺、中信国安轻芳烃联产等一批延链强链项目建成投产,预计高端化工产业投资增长 50%。新增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个、特色产业集群2个。新增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4 家、高端品牌培育企业 10 家,预计“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 二是有效投资持续扩大。148 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100 个市重点项目、154 个专项债券项目分别完成投资 554.1 亿元、296.6 亿元和 261.2 亿元。新落地过亿元项目 318个、到位资金 490 亿元,其中过 10 亿元项目 38 个。预计全市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36%和 10%。三是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一企一平台”覆盖率达到32.9%,新认定院士合作协同创新中心7家。签约重点产业引才项目 287 个、引进人才 365 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7 人、达到 43 人。新增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1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17 家、瞪羚企业 12 家、单项冠军 5 家。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 34%。


上一篇:共同努力把报告中的重点工作变成美好现实
下一篇:菏泽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