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明烛照天烧
曾记否,那一年,是庚子年,鼠年闰月,多事之秋。
猝然而至的新冠疫情肆虐武汉,继而侵袭全国,闹得一片乌烟瘴气,至今让人不堪回首。好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很快打退了病毒的第一波进攻。驰援江城的医护人员凯旋的时候,正是草长莺飞、春回大地的季节。居家隔离宅久了宅腻了的人们,突然解封走出家门,顿感天高地阔,柳暗花明,空气比任何时候都清新,阳光比任何时候都灿烂,春光比任何时候都明媚。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这个春天注定是从血与火中争回来的,注定是凭着真刀真枪夺回来的。那个当口,刚从惊恐不安中走出来的人们,是多么地期待,从此春暖花开、天下无恙啊!
可是,事不遂人愿,端的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料峭春风并没有吹散毒雾疠气,“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狡猾的新冠病毒如魔似魅,随处游走,来无影去无踪,动无声静无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闹东闹西闹南北,一闹就是全中国,闹美闹欧闹东亚,一闹就是整个世界,闹子闹丑闹寅卯,一闹就是三个春秋。
在动态清零的特殊环境下,三年来,我们养成了核酸检测的自觉。那种“一根棉签搅动天下诸喉,三寸试管探明人间阴阳”的日常,让人们品尝了“一统(捅)天下”的味道。三年来,我们熟悉了出行亮码的程序,那种“防护严隔离严管控严核筛严,一言既出;健康码行程码检测码防疫码,驷马难追”的严谨,让人们感受了层层把关的精细。三年来,我们适应了封控宅家的静默,分享了袍泽同亲、守望相助的温暖,但也担受了“很怕出去回不来,又怕回来出不去”的困惑。三年来,我们领略了群防群治的艰辛,那种“控疫如用篦,根根细发层层捋,务求面面俱到;防人如带球,步步为营处处盯,终能久久取功”的良苦用心,让人们共享了减少感染的万幸。
三年来,我们习惯了出门戴口罩,那种“遮鼻遮口遮脸面,隔病隔毒隔风险”的效果,让不少青春女性找到了古代闺范中“笑不露齿”的惬意和“独具慧眼”的自信。也让不少年轻男士找到了“福星高照(罩)”的欣慰和“深藏不露”的矜持。口罩半遮半掩,盖住了大半部颜面,袒露在外的只有一双眼睛。人们路上偶然相逢,四目相对时,往往就是凭据那双眼睛辨识生人熟人。碰见熟人不便碰肘,更不想握手,常常是以笑示好,以目传意。口罩封住了嘴巴,人们学会了用眼睛说话,目光交流意犹未尽时,嘴巴再做补充表达。防疫情况下,眼睛就成了信息传递的主要窗口,即便男女偶遇打招呼的眉来眼去,也不再视为过去那种浪漫式的“秋天的菠菜”,反倒当做现实版的萝卜白菜,成了一种约定俗成、见惯不怪的礼貌表情。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其实,人的眼睛就是一潭望不见底的春水,肯定要比桃花潭水还要深。用眼睛说话,情更深,意更浓,味更足,特殊时期的生活饶有情趣,有时就表现在这些有意无意的错位中。
三年来,我们习惯了少聚会,不聚餐,有些活动利用互联网在线上进行。这种“云来云去”的云端传播,既简便又快捷,还能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平步青云,将所有应得到的东西一网打尽。大中小学学生也适应了网上课堂,从虚拟的平台上感知大千世界。这都是疫情倒逼人们一步登天,学会了腾云驾雾的功夫。不聚餐不仅避免了醉酒暴食,还省却了许多庸俗酬酢,平添了更多家庭团圆的机会,让肠胃和身心都回归平静。三年来,我们看惯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防疫的放任自流,到处混乱不堪,鸡飞狗跳。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所谓躺平,实在是不负责任,冷酷无情。疫情发生以来,仅美国就夺去了数以百万计的鲜活生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三年的防疫抗疫,让我们亲身经历了许多,感受了许多,领悟了许多。最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就是中央的领航导向,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是各级党政的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同时间赛跑;就是医护人员的舍生忘死,救死扶伤,与病魔较量;就是子弟兵和公安民警的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双剑合璧斩毒爪;就是人民群众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结下防守的天罗地网;就是作为志愿者的小人物,迎难而上,倾情尽力,为抗疫一线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从中央到基层,共同形成了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共同谱写了感天动地的慷慨壮歌。
上一篇:懂是人世间最幸福的默契
下一篇:严防一氧化碳中毒 提高群众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