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省政府工作报告频现“菏泽元素”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1月13日,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现的“菏泽元素”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为做好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报告围绕今后五年发展,提出“五个新”的目标任务;对于今年的工作,用“十个扎实”作了部署。

“推进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加强黄河滩区迁建后续扶持”“培育淄博刻瓷、潍坊核雕、临沂柳编、聊城葫芦、菏泽鲁锦等一大批乡土产业”……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总结去年工作,还是安排今后任务,报告中多达13处涉及菏泽,从报告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菏泽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时代脉搏,更坚定了菏泽全面开创后来居上新局面的信心。

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跨境电商生态圈

报告提出,用好16市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化海外仓布局,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以上。

在新冠疫情影响、外贸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以低成本、高效率、辐射广的独特优势,成为外贸加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省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伦表示,报告中这一部署,可以说是我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力举措和重要途径。菏泽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后,我们聚焦优化服务、开拓市场、培育新业态,第一时间制定支持政策、完善实施方案,成立跨境电商协会和服务专班,在优布局、建体系、搭平台、拓通道、引项目上取得了积极成效,极大地提振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助推我市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和竞争新优势。

张伦介绍,下步菏泽市将全面构建以“两平台、六体系”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引导县区积极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加大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招引力度,尽快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跨境电商生态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弘扬黄河文化 谋划富民产业

报告提出,加强黄河滩区迁建后续扶持,让滩区群众实现“致富梦”。

“报告中提到60万滩区群众喜圆‘安居梦’。作为菏泽团代表,听到这样简短有力的表述,感觉尤为亲切、尤为振奋。”省人大代表、东明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海林说。

东明县作为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共建设24个村台社区、1个外迁社区,涉及148个自然村、12万人,在全省滩区迁建县区中,涉迁人口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建设任务最重。工程实施以来,攻克“十大难关”,历经四年多的日夜奋战,12万滩区群众如期搬入新居,实现“安居梦”。

让群众搬出“水窝子”,住进新房子,只是滩建的第一步,关键还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赵海林表示,东明县将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致富同步,把滩区迁建“后半篇”文章做得更加精彩。一是持续擦亮生态底色,东明县境内黄河流长76公里,境内黄河长堤形成了风貌独特的绿色廊道,滩内生态资源丰富,大雁、灰鹤等十多种、上万只候鸟连续十年在这里越冬。东明县将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强滩区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常态化开展“清四乱”行动,把黄河滩区打造成花海林廊、绿水青滩。二是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整理滩区民俗文化和人民群众抗洪、治河的英雄事迹,建设东明黄河文化博物馆,办好“黄河大集”特色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铭记和推动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三是统筹谋划富民产业,结合旧村址复耕,搞好土地流转,培育壮大虎杖、富硒作物等凸显滩区优势的绿色有机农业。以黄河大堤为脉络,加快黄河风情带生态廊道、黄河特色村落等项目建设,合理布局观光旅游、休闲居住、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将黄河大堤打造成东明的生态轴、文化轴、景观轴,成为乡村振兴的隆起带。

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报告提出,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省人大代表、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院长丁书兵介绍,科技支撑经济发展,就是要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科技创新,持续提高产业活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支撑引领作用,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将技术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近年来,菏泽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在推动“231”特色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推动我市高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关键技术研发,成为解决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的重要载体。


上一篇:王磊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时指出
下一篇:努力为全市后来居上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