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1月13日,定陶区残联免费为106名有辅具需求的视力等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适配发放智能化辅助器具服务。2022年以来,市残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弱有所扶,脚踏实地、务实创新、奋勇争先,推动全市残疾人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全市持证残疾人达到24.2万人,较上年增长2.1%;康复服务残疾人17.4万名,辅具适配2.1万人;定点机构在训残疾儿童3768人,实现了有康复需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实施人工耳蜗、肢体矫治等各类康复救助项目,共计救助1745人;精准开展就业培训3100多人次;新建“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52处,超额完成市政府民生实事计划任务;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617户;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4枚,创历史最好成绩。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残联机关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研究印发了2022年度残疾人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并制定了县区工作考评办法,计划任务分解到县区及市残联有关部室,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修订了机关工作制度,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建立服务残疾人事项回访制度,县区残联于每月15日前对上月服务事项进行遍访,市残联对录入系统内的服务事项抽查3%-5%,发现问题十余项,建立台账、及时整改,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的群众满意度。

开展精准康复救助,不断提高残疾人融合发展能力。推进单县、成武、鄄城、东明康复中心及单县托养中心建设,加快补齐残疾人事业发展短板。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全市已服务残疾人173709名。其中,辅具适配20871人,家庭医生签约152838人,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4371人,安装假肢626人,疫情期间为残疾儿童提供线上康复教学6700多人次。持续开展康复机构能力提升行动,全市康复机构投入资金680多万元,新增训练室45间,引进康复技术人员58名,购置各类教具设备858套。与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护未来—脑瘫儿童救助”项目,免费手术救治脑瘫儿童48名。积极实施“光明之家”行动,全市救助白内障患者728名。为630名肢残儿童适配了矫正鞋,为200名肢残儿童实施了肢体矫治手术,为113名听障儿童配备了助听器,为26名听障儿童实施了人工耳蜗手术。在菏泽城区建设康复驿站6个,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康复训练。加强残疾康复产学研基地建设,建立残疾康复技联体,举办1期康复人才招聘会、4期康复人才培训班,取得良好效果。

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着力推动残疾人共同富裕。建立健全了从信息登记、技能培训、岗位推介到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如康家园”辅助性就业基地建设,全市新建52处。抢抓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机遇,安置残疾人就业2370人。实施职业技能精准培训,开设直播带货等培训项目,完成培训3100多人次。推动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充分发挥残保金约束作用,全市共征收残保金7274万元,较上年增加22.8%。实施“鲁担强翼贷”项目,推进残疾人家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累计为残疾人涉农经营项目提供担保贷款2620万元。加强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开展“一人一策”帮扶,就业率达95%以上。

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深化残疾人证“一次办好”改革,实现了办证“只跑一次腿”。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已完成改造4617户。村级残协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打通了服务联系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加大惠残政策宣传力度,在菏泽日报、市残联官网刊登多期政策解读,印发政策明白纸。成立星之河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宣传、义工义诊等活动5300余人(次)。开展“99公益日”网络募捐活动,筹款总额271万元,较去年增加108%,位居全省第四名。做好残疾人信访维稳工作,化解了一批多年积案,如期办结率、满意率均在98%以上。组织参加了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金牌14枚,创历史最好成绩。市残联作为残奥会有功集体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广东表示:2023年是我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实现后来居上目标的攻坚之年,也是全市残联组织贯彻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之年。市残联将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理清思路、突出重点、脚踏实地,确保开好头、起好步、开新局。重点打造好以下四个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上一篇:慰问道德模范 弘扬榜样力量
下一篇:守正创新显担当 踔厉奋发再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