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接老妈过年

腊月廿九上午,当家住单县朱集镇张庄村的女儿赵萍和丈夫用平板车拉着近80岁的老娘来到村街上时,惊得仨一群俩一帮正在闲嗑的乡邻们齐跑过来,一位快言快语的中年妇女抢先跑到板车前,抓住老人的手,笑着挑逗:“婶子,俺妹妹两个人缠了你几天,咋服软了?”说着,有意一噘嘴,“咱不去就是不去,不能败给俺妹妹!”

在大伙的笑声中,老人摇摇头:“不去不行啊,妮!你妹妹她俩说了,要再不去,她就带着全家人过来陪我过年!这样,人家不笑话我不开通吗?她家还有刚娶的儿媳妇,看能传多远?”

“您老该去,咋能一个人在家过年?”

“就是,这俺妹妹心里啥滋味!”

“可不,原得跟女儿一块过年。”

“父母生养儿女为了啥?”听着大伙的议论,女婿插嘴说,“虽说防疫放开了,可俺弟弟单位忙,一家人不回来过年了。老人家封建,觉得在闺女家过年不靠谱。俺就劝老人,都啥年代了?如今儿女一个样!”

“就是嘛!大奶奶,儿女不是一样生养的吗?”面对一位年轻媳妇笑吟吟的质问,老人笑笑:“年咋着不是过?俺到你姑姑家不随便,还晕车……”

没等老人说完,女儿便抢过话茬:“您还说呢,为找这架平板车,孩他爸跑满庄子!”

“我看,俺大娘这是借口,她不去你家是怕发‘压岁钱’!”一位四十多岁汉子的这句话,引得大伙拍起巴掌大笑。

“红包俺都预备好了!”女婿也在笑,“用不着俺大娘掏腰包。”

“看人家这当女婿的,想多到!”一位正把玩着玉猴挂件的老汉说着翘起大拇指,大家都跟着翘拇指点赞。

一近年关,该镇就亮起了一道儿女接老爸老妈过年的乡村独特风景线。特别是过了腊月二十,这道风景线更为亮丽。

“从这件事上,足可以看出新时代的新农民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该镇退休老干部李守琪由衷地说,“这一质的可喜变化,得益于乡村振兴工程的有效实施,得益于各级对农村文明风尚的倡导和对农民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引导。如今,村村都设‘四德榜’,定期评选表彰好婆媳和五星级文明户,从而使孝老敬亲、邻里互助、遵纪守法、科技致富在全镇蔚然成风。”

通讯员 张昌伦 傅子栋


上一篇:走吧,我们从兔年出发
下一篇:过新年 看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