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乡愁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古往今来,乡土乡愁是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愫,乡音乡情总在记忆深处。不管你身在何处,故乡总是永远的牵挂;无论你走得多远,来处总是永远的铭记。
“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乡愁,并在乡村振兴的有关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全面振兴。而乡村历史文化则是“根”和“魂”,是引领、支撑人们行动和实践的“精气神”。
现代诗歌《乡愁》,是诗人余光中先生于1972年创作的。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台湾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余光中深沉的历史感。余光中的《乡愁》之美,也拨动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弦,他的诗歌《乡愁》,多年来在全体华人中引发强烈共鸣,同时,在神州大地上演绎出一支中华儿女共有的思乡曲。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而对故土的眷恋也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乡愁,就像一粒湿透的种子,无端地疯长。这轻烟似的乡愁,只是一缕清风,天地之间便会弥漫着它的影子。回家的路短而长,短的是距离,长的是心情。我总觉得:故乡的月亮,它看起来那么圆,那么亮,总是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牵梦绕;是一抹皎洁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来就思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乡土乡音,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也是记忆中最深刻的……
乡情乡愁弥足珍贵,它承载着一代代鄄城人悲欢离愁的鄄城故事,是原汁原味的鄄城文化,是鄄城人的“根”和“魂”。
在这些乡愁中,古鄄的一个个乡村,一条条村路,一个个巷道,一处处熟悉的场景,都留下了岁月的脚步,缭绕着乡土的气息,让人油然而生起一股绵久敦厚之情。这是老家的味道,这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在这些乡愁中,有孩童时期滚铁环、小推车、剃头摊以及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小货郎的拨浪鼓声、戏台上的唱腔与唱词、露天电影魔幻尤其令人留恋。
在这些乡愁中,有记忆中的那一幅幅画面,常在我的梦中出现,常在我的眼前浮现,让我自己一次次沉醉在其中不愿醒来。记忆中的那一声声乡音,连同慈母唤我回家吃饭时那一声声乳名,常在我耳畔回荡,常在我的心海中荡起层层涟漪。
在这些乡愁中,那一幅幅画面,那一声声乡音,在不经意间悄然模糊、悄然走远,悄然融入了曾经鲜活、生动、富有想象力、色彩感的民俗中,定格在了民俗馆中,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在这些乡愁中,是每每梦回故乡时蜿蜒曲折的归乡路;是东方鱼白时缭绕在村庄上空的一缕缕炊烟;是村寨河中一塘夏荷美如画;是家家户户可闻的鸡鸣、羊咩、犬吠声;是在风雨中为我遮风挡雨的老屋;是每年春季父亲在老屋房顶捡瓦(整理瓦片)的身影;是父亲金鹿自行车车褡子里的四季瓜果和白面“卷子”;是我家院落中那棵老梨树开出的洁白如玉的朵朵梨花;是隆冬季节母亲放在烘笼下的柴火盆,温暖了我的棉被和身心;是一年四季慈母蹲在灶前操持一日三餐的艰难岁月;是中秋佳节母亲在月光如水的枣树下虔诚地圆月……
月是故乡明。那魂牵梦绕故乡,那浓浓的乡愁,无论你身在何处,那里永远是你最想、最恋的地方,那里有你永远割舍不了的亲情!
这浓浓的乡愁啊!足够我温暖一生,铭记一生。
上一篇:父亲的春天
下一篇:“雪花梨之乡”春剪忙 废弃树枝也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