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在为人民服务中凝聚审计力量

“一枝一叶总关情。审计工作一头连着国家发展大事,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小事,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哪里,我们审计工作就扎根在哪里。”这句话是郓城县审计局全体工作人员的座右铭。

郓城县审计局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当好百姓利益的守护者,交出了一份份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审计答卷。近年来,先后获评“全国审计宣传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东省‘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昔日采煤沉陷区,今朝美景入画来

七八只白鹭、两三群野鸭、成片连起来的荷塘,让人感受到了一番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初夏时节,在郓城县张营街道科技引领型乡村振兴示范园,一条条绿树掩映、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正是一派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大好景象。难以想象的是,这里几年前还是一片因采煤而形成的塌陷区,地表塌陷、道路断裂、房屋倒塌、沼泽遍地。

在对全县塌陷区治理审计项目中,郓城县审计局充分发挥审计职能,成立“全县塌陷区审计工作专班”,派出专人大量走访群众,落实耕地补偿资金到位情况,向群众宣传政策,了解百姓困难,把群众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及时有效地当场解决。针对塌陷区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该局制订审计计划,多次进行审计,对农田平整、铺设管道、新修道路等进行现场核验。

如今,塌陷区已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建成了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田块平整、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达的高标准农田,不仅全面改善了粮食生产的基础和条件,而且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生活用水,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了郓城农业的科技引领与赋能。

塌陷区的治理审计,只是郓城县审计局在全力保障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为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国家的每一项政策都能落地生根,每一分资金都能真正惠及贫困群众,自2021年起,聚焦“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持续关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期间资产管理运营情况,推动破“堵”除“梗”,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科技赋能“幸福民生”,把关怀送进困难群众家中

近年来,郓城县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强审”思想,深化“研究型”审计,主动作为,选拔政治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作为技术创新项目带头人,组建涵盖审计、网络、数据库等各专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攻关团队、“地理信息技术”攻关团队、“审计成果分析”攻关团队。自组建以来,三个攻关团队协同审计组聚焦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实事入手,厚植为民情怀,提升工作质效,在履职尽责中各显风采。

在一次实地调查时,审计人员注意到一对名叫蔺依、蔺迪(化名)的小姊妹,双亲因车祸不幸离世,家庭没有了主要经济来源,祖父母年龄大,仅以种植为生,一家人生活霎时陷入了困境。获悉这一情况后,审计攻关团队现场通过“大数据”进行核实,并及时督促相关部门为其办理了孤儿手续,目前姊妹两人一个上小学一年级,一个上幼儿园。

对于郓城县审计局来说,做好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和民心工程。近年来,该局立足自身职能,不断加强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的审计。充分利用大数据比对等科技手段,围绕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目标,把救助政策的落实及政策落实中的公平性、合规性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对大数据比对出的疑点逐个进行实地调查,向调查对象宣讲国家的救助政策,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019年以来,该局通过审计,帮助2194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护理补贴保障,339名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享受了社会化养老服务,将24名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对接受康复训练的1445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效果评定和绩效评价,以审计监督促进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效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老旧小区怎么改,要让群众说了算

郓城县唐塔片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聚集区,建筑面积12.15万平方米,共21栋楼房,1005户,属砖混结构。改造前,片区配套基础设施陈旧、墙体脱落、排水管网老化堵塞、无雨污分流设施、路面破损严重,片区内杂草丛生,车辆乱停乱放,私搭乱建、乱圈乱占、私拉乱扯等不文明现象比较严重,业主意见较大,改造意愿强烈。


上一篇:不断开创志愿服务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2023年“优秀企业进校园”春季双向招聘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