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做活土地治理“大文章”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一个新契机。近年来,东明县刘楼镇抢抓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镇政策机遇,以群众自愿为基础,以全局思维系统谋划,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这里形成了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下沉一线听民意

群策群力共推进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一场快速发展的民生考量,是一份增添村民获得感的民生答卷,是一项谋划以人为核心的民生大计。

经前期调研发现,刘楼镇作为东明县的南部农业大镇,土地管理碎片化、村庄建设空心化、生态保护低效化、产业发展零散化明显,全镇农村宅基地用地高达13170亩,占全镇总面积的10%,且25%以上人口常年在外务工,土地、房屋闲置浪费较多,林地斑块面积小、沟渠等地表水系连通性不足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这说明我们的土地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我们便围绕土地利用现状、村庄建设面积、人口数量等11个方面,深入30个行政村开展摸底调研,全面掌握全镇土地利用情况。”刘楼镇党委书记张纪帅说,同时明确了“耕地优质集中连片保护、建设用地集中集聚利用、全域优化三生空间格局”的总体目标,着力打造“镇驻地+7个新型社区+2个产业园区”的集约发展格局。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全镇的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立即行动,以实干作风务实笃行,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土地综合整治的最前线。

进村入户,敲开的是入户的大门,更是群众的心门。一张张宣传单送到老百姓手上;广泛召集,群策群力,一场场宣讲会开到院坝屋场。“做好群众宣传引导工作,是我们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刘楼镇副镇长李秋丽说,镇村成立了多个工作组,通过走访入户、广播宣传、悬挂条幅、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向农户宣传讲解农村土地管理、土地承包等相关法律法规,详细介绍土地整治工作给农村、农民带来的实惠与好处,并按照群众自愿、依法推进的原则开展工作。

刘楼镇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确保盘活资源与治理乱象“两兼顾”,干部下沉到地块,逐块核查分析研判,根据土地现状、农户劳动情况、周边土地情况等信息,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打通了干群关系“最后一米”,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称赞。据统计,全镇全域整治完成后将新增耕地4342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974亩。

碎片耕地连成片

土地流转助增收

眼下,在刘楼镇各村的田间地头,小麦进入收获季节,新建道路与沟渠纵横交错,经过整治的农田规整连片,形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在刘楼镇小路店村的麦田边,记者碰到了当地村民李胜堂,他向记者介绍起来:“你看,这片地就是我们家流转出去的,我儿子长期在郑州工作,他的地也被我流转出去了,这样是又省心又放心。”

据了解,刘楼镇部分群众常年在外打工或到县城居住,村庄田地一户多地块,又细分一类、二类、三类地,加之群众自我意识强,基础配套、清挖沟渠难,普遍存在地块小、户分散、不平整的问题。所以,破解耕地碎片化既是增加耕地资源存量、降低耕作成本、提高耕地产出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有益举措。

如何才能让村民甘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呈规模管理?记者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刘楼镇黄堌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堂算了一笔“经济账”:“像我们村的土地都是以种小麦、玉米为主,就算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农户一亩地一年才能赚500-600元,土地流转的话可达到900-1000元,效益多还省心,村民们都比较支持。”

为了给村民进一步吃下“定心丸”,刘楼镇采取“政府主导、村级组织、农民自愿、国有公司运营”的工作思路,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本村村民耕地,签订委托租赁协议,由镇属国有公司统一向专业农业公司流转。土地规模流转后,耕、种、管、收、售5个环节实现统一旋耕、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五个统一”,并确保每年9月15日前将土地流转款打到农户手中。

作为土地承包方之一,强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刘楼镇流转了近3000亩地,其中在宋庄村的420余亩地更是先行发展了智慧化农业试点。在该块农田,随处可见的智能灌溉、施肥、杀虫设备,正全力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这些操作只需要通过手机就能完成,既省力又高效。”强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任艳强说,当地政府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路不好便立马修路、怕涝就给修了沟壑,还帮助申请了一系列补贴,使企业能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表示也定不会辜负村民的信任。


上一篇:全警全力做好服务民生公安答卷
下一篇:章缝镇多措并举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