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张武屯村:农旅融合拓宽振兴路

孟夏时节,在郓城县丁里长街道张武屯村高标准现代化梨园,年初栽种的一行行梨树整齐排列。烈日下,村民在百亩梨园内劳作,给套种的西瓜掐尖打叉(右图),半月后套种的西瓜将给果园带来第一笔收入。

张武屯村是郓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示范村,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了旅游生态园,推进农旅产业融合,推出特色旅游路线,村民收入稳步提升。

去年,张武屯村党支部书记张维蛟参加县里举行的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时,第一次听到山农酥梨这个新品种,心里便有了想法。

今年春节前,他来到泰安拜访专家,了解到村里土质适宜种植山农酥梨。新品种不仅果实硕大、香酥脆甜,而且第二年就能结果,可以带动种植业的转型升级,现在种苗供不应求,张维蛟便坚定了信心。

“专家说我们这儿土壤中性偏碱,土层深厚,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更有利于梨果种植。山农酥梨是一种晚熟优质梨,口感好、个头大、甜度高、耐储存,销售价格也更高。”张维蛟说,“山农酥梨比普通梨晚熟一个多月,村里的百亩梨园明年就能见果、后年实现丰收,现在看根本不愁销路,可以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今年春节后,张武屯村栽种了7000棵山农酥梨树,合作社吸纳村民参与入股,梨园也为村民提供众多就业岗位,梨树丰产后,预计可实现亩产5000公斤。

“平时也是闲着,来梨园帮帮忙还能挣钱,多好的事儿。”梨园内,65岁的张秀生负责日常管理,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

“西瓜成熟后,梨园内还可以种植一茬毛豆,梨树栽种的头三年,地里都可以套种其他农作物,是一笔额外的收入。”张维蛟说,“明年,我们准备扩大种植面积,随着梨树种植面积的日益增大,也能吸引果品深加工企业前来投资布局。”

在张武屯村,张武屯民俗博物馆成为远近知名的旅游景点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依托民俗博物馆,该村已举办了4届民俗文化旅游节。规划建设了包含农家乐、采摘园、百姓大舞台等设施的民俗文化广场,构建了集吃、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框架,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

百亩梨花竞相开,美丽乡村入画来。未来,百亩梨园将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赏花游玩,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全面振兴的致富果园。

文/图 记者 张啸


上一篇:张伦会见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客人
下一篇:“小事”快办助企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