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他们在和瘟魔抢时间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冯 锴
在本应阖家团聚的时刻,他们无惧无畏,奔赴湖北,踏上“抗疫”征程。作为响应号召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伍,目前我市已连续有10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从离别那一刻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乡父老乡亲的心。
连日来,在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多次尝试与菏泽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连线,在不影响前线抗击疫情工作的前提下,医护人员挤出时间简单介绍了一线情况和他们的工作状态。
为更好开展工作,她们剪短秀发
此次前线抗击疫情,无异于跟时间赛跑、从死神手中夺生命。为更及时、有效地救治,为更好控制病情,医护人员从出发那一刻起,就全力以赴和瘟魔抢时间。
“大年初一下午接到通知后,我们简单收拾一下就奔赴济南遥墙机场,跟随山东医疗队,当晚直接飞向武汉,抵达后又立刻辗转到达国家卫健委指派援助地——湖北省黄冈市。”菏泽市传染病医院结核二科副护士长刘巧英说。
据了解,刚刚入住黄冈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提供的宾馆,山东医疗队就不顾舟车劳顿,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内部工作机制建立、医疗救治组织体系建立、部署安排各项工作、进行规范操作集中培训。我市首批援助湖北的五名医护人员也分别被分配到普通医疗组和重症医疗组,其中,刘巧英和菏泽市传染病医院结核三科护士长孟贞,被分配到普通医疗组一组。
“医疗队员利用一切时间抓紧进行防控培训,每个医疗队员都要进行逐一培训和检查考核,熟练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刘巧英说。
“头发长了不利于消毒隔离病毒,先剪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刘巧英、孟贞以及山东医疗队的其他40多名女医护人员集体剪短了珍贵的秀发。
黄冈是武汉之外的疫情重灾区,针对当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一床难求的情况,山东医疗队经过考察,商讨决定进入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黄冈市中心医院新院区,有黄冈“小汤山”之称,原计划今年5月整体搬迁。被临时征用为发热患者集中收治点后,我市首批援鄂医护人员随山东医疗队于1月28日进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开展相应工作。
医疗队员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标志着山东省医疗队与新型冠状病毒短兵相接的战斗全面打响。虽然距离湖北有千里之遥,但是在1月28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能明显感受得到前方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为不耽误前线工作,记者采取问题留言的方式向多位一线医务人员了解情况,在1月28日下午1点45分,单县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郝敬林向记者留言:“下午进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正准备出发。”
因为会在短时间内收治大量发热患者,工作强度大,直到1月29日0时24分,郝敬林才抽出时间回复消息,“虽然工作强度大,条件艰苦,但我们山东医疗队每个队员都拥有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克服苦难无私奉献的精神,相信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争。”郝敬林说。
同样是忙于一线工作的孟贞,在1月28日晚上8点18分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留言“我们现在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今天下午开始收治病人”以后,就再没回信息。直到第二天,记者从与她同在一组的刘巧英那里才得知,她们二人搭档值班,一直忙于收治病人,无暇回复。
由于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属于临时启用的医疗点,工作条件艰苦在所难免,一切要从零开始。但医护人员们迎难而上,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1月29日,刘巧英给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发来一张照片,两名医护人员在隔着玻璃写字交流,原来,因为临时医疗点条件简陋,设备不全,隔着玻璃不好交流,医护人员们就打手势或者写字交流,通过各种形式应对现有的艰苦条件。
据了解,当地湿冷,没有暖气、空调,不少队员很不适应,又因为时间紧,没有带足御寒衣物。“困难是暂时的,设备设施、物资供应等困难应该能尽快好转,我们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刘巧英说。
连续工作11小时,换班后只发了一条朋友圈:“平安勿念”
1月28日晚11点,有黄冈“小汤山”之称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紧急启用后,就迎来了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山东医疗队的队员们立刻投入“作战状态”,这其中,就有我市首批5名“逆行者”。
一线的紧张忙碌和压力,远非后方所能理解。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与5名“逆行者”断断续续的连线中,能体会到她们工作的高负荷、高强度。1月29日,医护人员尚能在休息时挤出时间与记者交流,而1月30日,忙碌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与记者“失联”了。
上一篇:体彩休市他们却很忙 致敬!疫情中迎难而上的体彩人
下一篇:敬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