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防控一线值班, 7岁儿子写下抗击疫情倡议书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冯 锴)“这是种新病毒,因貌似皇冠,而取名‘新型冠状病毒’……出门时必须戴上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回到家一定洗手……”很难想象,这些疫情知识出自菏泽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写的“抗击疫情倡议书”。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这名二年级学生能写下这篇疫情倡议书,是深受他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值班的母亲郭晓曦的言传身教。郭晓曦是菏泽高新区万福街道办事处组织委员,为防控疫情而春节在岗,进社区宣传、排查、走访。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场”除了医院病房,还包括科研攻关、防疫宣传和物资保障等诸多领域,而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
疫情爆发后,郭晓曦从腊月三十便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每天8点前,我们就要在单位集合,然后进社区走访、宣传,并重点对外来返乡人员进行排查,此外还要进企业讲解。”郭晓曦说,刚开始时,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不重视,不戴口罩、聚众聊天等现象很常见,所以他们只能一遍遍地讲解。经过长期耐心工作,居民已经将疫情防控知识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如今,社区更有一些老党员主动请缨,在街道上值班,义务宣传防控疫情知识。
也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下,郭晓曦7岁的儿子对疫情防控知识很是熟悉,并在日记中写下“抗击疫情倡议书”。不仅如此,郭晓曦的爱人也当起了她的“消毒员”,郭晓曦每天下班回家后,便会对其全面消毒,家中的老人也在各自的老年圈里,进行防控疫情宣传。
“感谢家人的支持,每天下班,老公都会用消毒品对我进行全面消毒,儿子也会给我打气加油。在妈妈家小区门口见了妈妈一面,妈妈一直担心地目送我很远才回去。”这是郭晓曦在自己朋友圈写下的生活状态。
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家庭,但却折射出菏泽上上下下全面全力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状态。相信,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必将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上一篇:本报记者探访市疾控中心:他们与疫情“近身交锋”
下一篇:陈强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宣传舆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