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出事,就到我们这里为止”
走进隔离病房,直接与患者接触。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疫”中,一线医务人员所冒的风险和承受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在菏泽市立医院,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一份份“战疫”手记,让人动容。
血液内科二病区许媛媛:儿子的鼓励给了我抗战病魔的信心
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请战,踊跃报名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治工作,根据医院统筹安排,1月23日,我作为第一梯队人员到发热门诊支援。
发热门诊每天前来就诊及咨询的人数很多,每班次可达50余人。一天下来,往往口干舌燥,可因为穿着防护服,如厕不方便,就忍着不喝水,由于防护服密不透风,下班时身上衣服全都湿透。
1月27日,我和队友们被调整到患者救治组,通知下午5点由我接值夜班,这时,我想到5岁的儿子,赶紧和爱人打了个电话,告知他我要进隔离病区了,不方便联系了,让他在家照顾好孩子,他发来儿子画的图画和留言:“妈妈,我永远爱你!——杨雨辰”
我忽然感动,这种温暖在某种意义上给我了抗战病魔的信心。
到岗后,抓紧穿防护服,幸好医院前期防护培训到位,我很熟练地就把一层层防护用品规范地佩戴完毕。铠甲在身,先前的一丝恐惧跑得无影无踪。
1月29日起开始值感染科隔离病房,负责疑似和确诊病人的诊疗工作。在隔离病房,我们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严防院内感染。每天例行查房1-2次,如患者病情变化,做到随叫随到,每天详细记录患者体温等生命体征、呼吸道症状改善情况、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复查的化验结果和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诊意见等。另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患者沟通、谈心,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缓解他们的焦虑、紧张情绪。因为一旦穿上防护服就不能轻易脱下来,只好不喝水,不上厕所。一晚上下来,忍着口干咽痛,谨慎处理患者情况。
这场战役,注定是场持久战,作为医务工作者,我将继续战斗直到胜利!
内科三支部徐付彪:身着防护服,下班后像冲过澡一样
作为我市的定点医院,市立医院干部职工高度重视,迅速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作为一名老党员,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伊始,我就积极投入到与病魔的斗争中。
前期,根据医院统一安排,作为第一梯队医务人员,我被分配到发热门诊。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疫情了解不全面,部分群众出现恐慌心理,加之目前天气寒冷,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数量较多,所以发热门诊每天前来就诊及咨询的人数较多,每班次可达50余人。按照要求,我们对每一位发热的患者详细记录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具体到乡镇、街道、门牌号等)、联系方式、体温、接触史等,结合检查结果,如发现可疑病人,我们会迅速启动专家会诊,对可疑病人进行隔离观察、上报及进行进一步的化验检查;对一些心理恐慌的患者,我们要苦口婆心地解释,安抚其紧张情绪。全国疫情严重,医用防护物资短缺,我们尽量节省防护服的使用,所以我们接班后一般不吃、不喝、不去卫生间,每班次尽量只用一套防护服。由于防护服密不透风,下班时身上像刚冲过澡一样。由于缺水及说话较多,嗓子干疼,甚至口唇皲裂。虽然很辛苦,但是想到能多省下一套防护服,能多诊治一个病人,心里还是无比的欣慰。
鉴于我院已有确诊病例隔离治疗,1月27日,我和队友们被调整到患者救治组。接到医院指挥部通知,心里的确有一丝忐忑,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促使我义无反顾地走向一线。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医患同心、全民同行,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检验科医生:戴双层橡胶手套,
手指被汗水浸泡得肿胀发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疫情就是命令,检验就是责任。
检验科同志们积极响应医院工作安排,在“团圆”和“防疫”中坚定地选择后者。
农历大年三十,检验科立即在发热门诊建立实验室。李桂霞主任接到命令后,立即安排姚姗姗前去值班,我们深知病情有多重、处境有多危险,一旦被感染,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作为检验工作者,我们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姚姗姗、杨胜华、王文国等同志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毅然决然地要做一名逆行者。
万家灯火的除夕之夜,陪伴我们的是温馨的家园和亲人,而伴随姚姗姗的却是一夜无眠,为发热病人抽血、化验,处理标本等。当万家团圆、热热闹闹吃年夜饭时,她作为科室第一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最前线的逆行天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负重而行,下夜班的她已然是很疲惫,但她并未着急回家,而是将夜班注意的问题详细告知农历大年初一接班人员,补充完缺少的物资后才放心回家。
上一篇:陈集镇启用“爱心”无人机喷洒消毒液
下一篇:我市无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