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他们既是医生,也是心理疏导员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冯 锴 武 霈

工作时,他们要守候在隔离区,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下班时身子如水洗一般;他们不仅要治病,还要给病人做心理疏导;下班后,他们只能在隔离宾馆自己的房间内活动……2月4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与牡丹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苏效领取得联系。牡丹区被确诊的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就在牡丹人民医院,苏效领是这名病人的首位主诊医师。他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现阶段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收治首日,度过不眠之夜

2月1日,一名发热患者由牡丹区沙土镇卫生院救护车送至牡丹人民医院隔离治疗。这名患者在湖北省武汉市工作,1月20日返回菏泽,1月30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考虑到这些因素,这名患者患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可能性极大,医院立即对这名患者采样送检。2月2日凌晨,这位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这是大家最不情愿看到的结果。而当晚值班的苏效领就成为了该院首位接触新兴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主诊医生,打响了战“疫”第一枪。

“肯定是有些担心的。”苏效领坦言,虽然经过培训,自己对如何防护早已烂熟于心,但在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心里忐忑在所难免,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直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然而,在走进隔离病房之后,所有的担心疑虑都无暇顾及,他们只想着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病房内,所有的医护人员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既是医生,又是心理疏导员

苏效领介绍,除了治疗,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也十分重要。

牡丹区的这名患者知道自己的状况,回家后的几天也在关注疫情的进展,自己出现症状后,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被确诊后情绪还可以,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尽管如此,医护人员仍不敢掉以轻心,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通过聊天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节省防护服,几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

在开着暖气的病房内,裹在厚厚的防护服之中,贴身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浸透,头部的汗水也时不时地流进眼睛内却无法擦拭,这种感觉并不好受。

由于医院的防护服等资源紧缺,而防护服又无法重复使用。为了节省,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基本都是不喝水、不上厕所,直到交接班了才将防护装备脱下。此时的他们,身上衣服湿透,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两双橡胶手套内的双手,经过汗水几个小时的浸泡,也已经发白,都出现了褶皱。

隔离宾馆内,寸步不离房间

由于刚从隔离病房出来,为了家人和他人的安全,交接班完成后,他们并无法回家,而是直接回到采取了隔离措施的宾馆内休息。苏效领告诉记者,他们采取的是三班倒,每个班8小时。自己值的是后半夜的班,一个班下来已经让他感觉有些虚脱,回到宾馆,简单洗刷之后基本就是倒头就睡。

苏效领告诉记者,医院后勤保障组在宾馆内做的保障工作很到位,饭菜都是送到房间内。不过,为了避免与人接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们就会待在自己的房间内。

在宾馆内的时间如何度过?苏效领告诉记者,除了吃饭休息,他做得最多的是查阅资料,思考患者下步的诊疗方案。而且家人、朋友、同事也都理解他们,会不时通过电话或视频聊天陪他解闷。

苏效领表示,他们在宾馆内最重要的是休息好,以“满血”的状态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中。


上一篇:抖音上开班会、讲题答疑
下一篇:菏泽青年志愿者投身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