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防疫增收“两不误”

2月13日上午,笔者走进单县曹庄乡徐庄村,看到家家户户关门闭户,偶尔碰到从桑园子往家拉桑条的村民,寂静的大街小巷,仅能听到大喇叭传来的防控疫情的声音。

“每年的正月,大伙儿最忙,满大街都是拉桑条、编扒片、收扒片的,人来车往,很是热闹!”村干部徐兴久介绍说,今年大不一样,大伙儿都关起门来,在自家院子里不吭不响地编扒片。

徐庄村是李庄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百十户村民中,几乎家家植桑养蚕。现在正是剪桑条的时候,桑条编成扒片,专用于蔬菜运输,以防止蔬菜挤压和腐烂。因为是徐庄村“独产”,扒片年年供不应求,全村一个正月就增收近50万元。

该村现有900多亩桑园,一亩剪下来的桑条能编四、五十片扒片,一片能卖9元钱,刨去两元多的成本,手快的一天就能挣200多元钱。去年,这个村桑蚕总收入超过450万元,而扒片只是产业链上的一小部分。“大伙儿都很看重这不起眼的扒片,一是年后庄稼活儿少,趁闲时干;其次是促进桑树生长,必须剪掉老枝条,而编成扒片,变废为宝,比以前当柴烧了要合适得多。”编扒片能手徐兴业说。

笔者推开贴着“春”“福”大字的棕色大门,只见宽敞的院子里堆满了桑条和扒片,女主人张爱芝坐在小板凳上,双脚踩着一根木棍,正有条不紊地编扒片。其左侧是码起半人高的产品,右侧是一片还未完成的半成品。“俺对象编了半截儿,就轮到俺家出门到桑园剪条子了。现在预防疫情,尽可能地不出门、少出门,俺俩就干这一样活儿,一天能编七、八十片。趁着防疫的日子,5亩桑园的条子用不了几天就编完了,能卖3000多元钱。”张爱芝喜笑颜开地说。

从桑园回来的徐兴留一进家门,未摘口罩,就坐下来编扒片。老伴儿则放下家务活儿,帮他抽取桑条。“现在防控疫情是天大的事儿,但这庭院加工也不能停。正好趁着关门防疫的机会,一门心思做手工,防疫、增收‘两不误’。”徐兴留收起一片成品,对笔者笑呵呵地说。

结束采访,正碰上到徐庄村督导宣传防疫工作的乡政府干部孟汉庆。“我们结合这个村的手工产业实际,制定了防疫和加工相结合的工作方案,引导群众不再聚集街头路旁编扒片,各自闭门在庭院里干这手工活儿。”孟汉庆说,针对出门到桑园剪条子的实际需求,村里刚性要求一家出一人,必须戴口罩、不结伴、分时段、按时回,确保防疫成效。 通讯员 刘厚珉


上一篇:保民生,把好疫情防控“市场监管关”
下一篇:吴店镇:群防群控战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