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制伞匠:映日火云有上面 倾盆雪雨任旁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雨伞的国家。伞是劳动人民的一个创造,当时伞被人们称之为“簦”,类似现代的雨伞。

制伞匠的作坊多在城镇,制伞作坊大多是前店后铺,铺面一般不大,门口挂满各种雨伞。制伞匠的行规是开铺坐等生意,从来没有伞匠游街穿巷兜售伞具的。

制伞匠的工具主要有刀、钳、刨、斧等,伞分为实用伞和工艺伞两种。伞的构造包括伞柄、伞骨、伞面、伞套四部分。手工制伞的过程分为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十几个步骤,构件要求精细。最难的是削伞骨,因为一把纸伞有短骨和长骨,不但要先把竹子一根根剖开削好,还要再分别钻洞打孔,相当耗工耗时。

制伞匠收徒授艺要举行拜师仪式。学徒三年,期满出师,师傅奉送一套制伞工具作为念想。徒弟出师自立门户开设铺面,须远离师傅的铺面。

制伞匠的行业秘语很多,如:伞称为“撒子”,伞柄称为“撑天”,伞头称为“光狼”,伞箍称为“撒开”,伞的小箍称为“托根”,撑伞的横闩称为“阁老”,伞把勾称为“弯老”,糊伞的油纸称为“飞子”,上漆称为“流水”等。

雨伞的制作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岁月历程,无论伞具的形制、材料都发生着变化,伞具的制作已经从单一的手工作坊向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上一篇:创新“十个一”管控机制,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下一篇:退役不褪色,战“疫”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