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一晃十七年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却总是惊人的相似,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灾难在历史上的划痕,往往比成就更深。

2003年,SARS病毒幽灵般在全世界肆虐游荡,医护人员告急,医疗物资成了一个焦点、难点和痛点,消毒、洗手、戴口罩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临危受命的“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前仆后继……

那个戴着口罩,抗“非典”的春天,充满了爱的光辉和温暖,充满激情和担当,至今温暖人心。

疫情面前,他不顾个人危险,奔走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他的妻子是一名内科医生,同样坚守在防治“非典”最前沿。“五一”那天,医院收治了一名从北京坐火车来的“非典”疑似病人。面对疫情,在理智情感的天平上,妻子毫不犹豫把爱的砝码加给了患者,她第一个走进了医院“非典”隔离病房。当她穿上厚厚的隔离服时,才想起五岁的儿子没人照看……她打电话给他:“疫情紧急,我进‘非典’隔离病房了。”电话那头,火车站“非典”检查站,他鼓励妻子:“好样的,为你点赞!”“可,儿子还小,你也在一线……”“放心,咱有后盾,老家有爹娘。”

挂了妻子的电话,他拨通了乡下老家的电话。爹说:“听说这次疫情很凶险,一定要注意安全。你们俩都在防‘非典’一线,孙子谁照看?”他回爹的话:“爹,您儿媳妇今天进医院的隔离病房救治病人了,不知隔离多少天。我也天天去一线,您看?”电话那头,父亲大声说:“你个傻儿子,看什么看?你们尽管忙大事,明天一早,我赶过去看孙子。”

时光如水,一晃17年。岁末年初,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犹如恶魔突降人间。那天,妻子和他小声商量:“母亲刚出院居家需要照看,咋办?”他凝视妻子片刻,说:“你是医生,照顾老人有经验。”她目光坚定,摇头说:“‘非典’时期在一线,我积累了一定的救治经验,疫情对医生来说,就像战士遇到了战争,关键时刻,好士兵必须冲在救治最前线……”

他凑近妻子,攥紧她的手,说:“我是抗击‘非典’的老兵,中共党员。疫情凶险,火线之上见初心,我必须挺身冲锋在一线!”

“爸,妈,放心去!老家的爷爷奶奶,我来陪伴。”不知何时,读大三的儿子已经站在了爸妈的身边。一晃十七年,“非典”时期那个五岁的小男孩,已长成帅气担当的男子汉。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这对昔日抗击“非典”的好夫妻,逆行战“疫”,双双上一线……


上一篇:钟南山院士
下一篇:爱心人士捐赠抗疫用品 慰问一线编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