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如何对待疾病与天命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手,曰:“亡(wú)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第六》

【浅释】

伯牛,是孔门弟子冉耕之字。问,看望、慰问。牖,窗户。亡,音义皆同“无”。亡之,没有这个道理,即没有得此疾病的原因。

话说伯牛生了病,孔子前去探望,或因属于恶疾的缘故,伯牛家人没有请夫子进屋,于是夫子就从窗口处握着伯牛的手,安慰道:“没有得此疾病的道理啊,这就是天命吧!如此有德行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如此有德行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

弟子生病,老师心疼,自是情理中的事,更何况伯牛还是孔子门下德行厚重的优秀弟子之一,与颜回、闵子骞、冉雍并列于德行科。说“亡之”,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是孔子根据伯牛平时的修为来判断,认为这么好的人不该得这样的病,但事实上毕竟得了,其中多少也包含着一些无可奈何的意味。

“命矣夫”,是孔子对于非人力所能为的无形力量发出的一声慨叹。人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自有其前因后果,但孔子教化育人的重点聚焦于教人如何在现实世界里学会做人做事,进而自悟天道,最终达到“无入而不自得焉”的境界。故凡涉及更大时空尺度范畴的因素时,通常归结为“天命”,不再细说,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庄子·齐物论》),又曰“尽人事,听天命”。


上一篇:多国政要纷纷“中招”, 意大利确诊人数破万
下一篇:单县派驻百余干部服务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