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施工并进,牡丹机场复工建设正酣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 胡云华
一直以来,牡丹机场项目备受关注。
疫情期间,项目复工日期曾经推迟,但随着春天的到来,这里正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与我们居住的城市一起,从寂静中走出,承载着菏泽人的期待,努力向前奔跑。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昨日走进牡丹机场项目施工现场,对机场复工情况进行了专访。
自驾复工,信息需报备
“我家在安徽合肥,2月17日自驾回菏泽复工之前,已提前向单位报备了个人信息和活动轨迹。单位审核评估后,允许回来,我才回来的。下高速路口时,除了测体温、消毒,执勤人员还核实了我的信息,否则我没法进菏泽。”工人张新华说,为了方便施工单位对他这样的外来人员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他需要报备自己从1月18日至2月16日所有的活动轨迹。
下高速后,张新华按规定直接驾车回到工地,中途没有停留。
据牡丹机场工程建设部部长助理丛园地介绍,菏泽牡丹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方,曾为所有外地员工建立了员工档案,疫情防疫工作开始后,业主方要求施工单位密切关注员工的动态,并结合员工所在地市的防疫情况,来评估外省员工是否可以返回菏泽。
外省员工进入隔离区之前,施工单位会联系定陶区半堤镇卫生院,到隔离区对该员工进行健康检测和物品消毒。同时,隔离区内的员工需要按照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申请健康通行码。
工程部大院内,设置有隔离区
隔离区设置在工程部大院内,远离其他员工的宿舍楼,此处是建设初期施工单位为技术及管理人员搭建的活动板房。目前,因周围区域填土打地基,该处大院好像处于小“盆地”中。
据了解,因隔离区房间有限,无法容纳所有外地员工统一返菏,施工单位要求员工分批次返回。
家住河北省保定市的刘志辉,是在张新华之后返回的人员之一。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电脑前办公,因需要开门接受采访,就戴上口罩,隔着门槛讲述了自己的复工经历。
“我是3月7日坐火车回来的。当时,我先从河北到北京西站转车,站内换乘,站台上人还挺多的,但相对于我年前回家时的情况,车站里的气氛还是有些不同。”刘志辉说,他到达菏泽火车站时已经是晚上9时许了,经过检测登记,在停车场找到了单位派去接返菏人员的车。
“父母希望我晚点儿回来,我就跟他们沟通,说山东省各地的防疫措施如何好,单位的河北老乡也要复工,最后才说服了他们。”刘志辉回忆道。
目前,刘志辉在隔离期间已经恢复了工作时期的作息。他属于工程经济管理部,大部分工作均可线上办公。“太忙了,根本不用另外找方式打发时间。在家里也一直没出门,跟现在没什么区别,反而是回来后有事可做。有人给我们送饭、洗浴之类的设施,大家分开用,换下来的衣服先不洗,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反正隔离期很快就过去了。”刘志辉说。
每天两次消毒,餐厅食材统一配送
王素梅家住定陶区孟海镇,在机场工地原本负责卫生清洁工作。复工后,她与另外两名员工,被指定负责全工地区域的日常消毒工作。接受采访时,王素梅正背着药桶在工地上喷洒消毒液。
据了解,工人复工之前,王素梅等3人就已经上岗,接受如何配置消毒液等相关培训。从2月9日开始,3人每天7时30分开始工作,每一桶消毒液都需要他们按比例现场配置,并背着药桶喷洒整个工地区。
“每天消毒两次,每个人每天大约要喷洒10桶消毒液。需要配置新的消毒液时,如果走到的地方附近正好有水,进度就快一些。”王素梅说。
负责餐厅伙食供应的刘松说,他从事相关行业多年,跟随中铁集团施工方到过多个地区,在他印象中,像今年这样的防疫环境,还是第一次碰到。
刘松说:“我们平时就有餐具消毒设备,碗筷都是员工自备,不会混用。防疫工作开始后,我们后厨洗菜时都要带着一次性手套,就餐区域随时消毒,需要在工地上就餐的员工,都是来这里盛好饭菜端走,分开就餐。”
因机场工地附近没有餐饮商铺,按防疫要求,住宿的员工不能随便到临近的镇上消费,餐厅食材统一由业主单位派车送到工地。“面食类,比如馒头,都是我们自己做,不会完全等外部供应。”刘松介绍道。
原料供应已恢复常态
据中铁北京工程局安质部副部长谷建飞介绍,春节期间,机场工程区有管理人员留守。在工人复工进场之前,管理人员提前分批次返回工地,信息报备、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与工地上的工人一致;同时,其活动区域一直被限定在场区,避免与外部人员接触,相关工作事项由政府帮忙协调。
上一篇:剧集充足更新不断 综艺陪你宅出温情
下一篇:战“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