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凳“圆”了“创业梦”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杰 通讯员 效广 振杰 李乔生
“嘭!嘭!嘭……”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刚走到鄄城县凤凰镇许集村扶贫车间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的射钉枪声,十几名女工正忙着测量裁剪、包软包,忙得不可开交。在外打拼十多年,刘圆和丈夫吴福良,在家乡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感召下回家创业,如今带动乡亲,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挣钱顾家两不误
“圆圆,你过来看看,这个咋裁剪……”“圆圆阿姨,这道题怎么做……”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老板刘圆一会和工人商量产品加工的事,一会又给孩子辅导作业。“现在因为疫情,小孩不能开学。俺在这边上班时都是带着孩子,圆圆有文化还能给俺孩子辅导作业,可真好。”在车间内务工的蔡庆华说。
“我们车间加工的是出口韩国的收纳凳,很受欢迎,韩国那边都已经卖空架了。现在差不多每月能加工10000多个凳子,出口七八个集装箱。”刘圆嘴里说着工期紧、任务重,有时候晚上也得加班干,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
响应号召回家创业
想起之前的在外打拼漂泊,刘圆的脸上不免透出几分凝重。高中毕业后,刘圆在鄄城县城服装店等打过工,婚后随丈夫吴福良去天津劳务市场做劳务派遣工作,热情大方的她积攒了不少外贸客户。2013年,她随丈夫去青岛,投入10万元成立一个加工点,主要做床具雕刻、抛光等,因经营不佳,一年后加工点亏损殆尽。
“那时候也没想那么多,赔了咱就再攒钱。2015年就跟着老公回到曹县一家具厂打工,他做床具雕刻,我干抛光打磨,俺俩一月能拿到1万左右。”刘圆说,可说到干抛光活时的艰辛,不到半天就一鼻子“灰”、一脸泥尘,还要接送女儿上学,她几度哽咽。
刘圆夫妇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已经是工艺品加工的行家里手,因为诚实守信、有技术、有头脑,更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为了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2018年底,在家乡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感召下,他们决定回家乡发展。
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俺村里的扶贫车间紧临公路、交通便捷。在这里不仅能照顾家,而且还能带着村里人一起干。这里不缺工人、不愁订单,镇里不仅减免了部分租金,还帮忙扯电通水、招聘工人。”刘圆说,他们选用的都是环保材料,除了接客户订单,还自己设计产品。她设计的一款圆形收纳凳,样式美观,吸引了不少客户下单。
“俺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不方便出远门打工,是扶贫车间让俺有了工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在家门口上班真挺好。”说起在扶贫车间上班,工人刘凤丽很知足。
在这里,让工人们知足的是“钱景”,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让刘圆高兴的是“前景”,返乡创业,扶贫车间里好的扶持政策让她实现梦想,也帮着更多乡亲脱贫增收。
上一篇:134万只调配口罩相继预约投放
下一篇:鄄城交警查获多辆“百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