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大雨滂沱访“茶祖”

□牡丹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姜培军 冯 锴

一棵“白茶祖”, 撑起十亿级大产业

近年来,“安吉白茶”的名头在市场上越来越响,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现今所有的白茶都来源于同一棵茶树——千年“白茶祖”。

这棵茶树真的存活了上千年之久吗?它又是如何繁衍出一个特色茶叶种类的?

据了解,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该县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据《安吉县志》记载“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后不知所终。1980年8月,茶树科技工作者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海拔800米的桂家厂发现了一丛珍稀茶树。专家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第二年在安吉县林科所正式启动了“无性繁殖”的科学试验,经过一系列尝试之后获得成功。1982年,剪取自“白茶祖”的537枝成活288枝;1983年实栽82丛,成活75丛;1990年,面积5.6亩的“白茶”开发基地在安吉县林科所正式建成。正是由于现今所有的安吉白茶,都是从这株茶树上剪枝扦插繁育的,所以它才被称为“白茶祖”。

就这样,经过几代茶人的坚持不懈,一棵白茶祖繁育了年产值达几十亿元的白茶产业。2003年,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先生鉴定,这棵“白茶祖”树龄应该有千年之久。

千年“白茶祖”,

造福安吉人

3月29日上午,大雨滂沱,牡丹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冒雨前往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寻访“白茶祖”。

车辆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从安吉县城行走1个多小时到达大溪村。由于缺少指示标志,“白茶祖”并不好找。

正当牡丹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彷徨无助时,一名路过的采茶工指引了路线。驾车至大溪村横坑坞桂家厂的山脚下,再步行前进。

一块块青石垒起的山路,贴着山涧曲折向上,记者不时穿过一丛丛毛竹、一片片茶园。山路的两侧,雨水倾泻而下,发出轰隆隆的声音。

越往上走,山路越陡峭,气温越低,前一天的积雪还没有化完,走上去非常滑。大雨滂沱,再加上当天气温非常低,我们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行人。

30分钟后,远远地,一座白色的房子突现。

走近细看,房子右侧有一片茶园,茶园中有一块大石碑,上书“白茶祖”三个红色大字。字如斗大,经过雨水冲刷格外醒目。石碑右前方,有一棵茶树,不用问便知道,这就是记者前来探访的千年“白茶祖”了。

“白茶祖”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据目测,它高约1.5米,冠幅在2米左右。其前面有一方石碑,标明该树已经入选安吉县古树名木保护名录,保护级别为1级,上面显示的树龄为1000年。

仔细观察“白茶祖”,就会发现其树冠一侧高一侧矮,高的一侧枝繁叶茂,低的一侧则显得缺乏生机。蹲下去,从根部仰望,则发现其根部遒劲,枝条粗壮。

据了解,“白茶祖”原本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后来在连续的大雪、低温袭击下,冻死了一大半。

“白茶祖”终会老去,但在它的荫庇下,安吉人民将白茶事业越做越大。

2004年4月,“安吉白茶”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9年11月15日,“安吉白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年12月23日,“安吉白茶”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上一篇:安吉白茶,来自春天的味道
下一篇:省派菏泽学院“四进”工作组进驻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