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知人与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zhì)。子曰:“知(zhī)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xiàng)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gāo yáo),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第十二》

【浅释】

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所谓仁,就是能够关爱他人。”又请教什么是“知”(音、义皆同“智”),孔子回答:“所谓知(智),就是能够搞清楚别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枉,不直。错,同“措”,置。

樊迟没有完全听懂,孔子又补充解释道:“举用正直的人,放置于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样就能令不正直的人也变正直。”

樊迟退下来之后,去见子夏,他对子夏说:“前不久,我见到了夫子,向他请教‘知’,夫子跟我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乡,借作“向”,不久以前。

子夏听了樊迟的转述,赞叹道:“夫子这个话的内涵好丰富啊!”

子夏举例说,舜、汤为天子时,分别从众人中选举了皋陶、伊尹,于是不仁之人便渐渐远离了各自的恶行。远,远离其恶,改迁于善。若解作远离被举用之贤者,则不合“能使枉者直”之义。

春秋之际,世卿世禄的弊端日益突出,贤人在野,治化难行,故孔子支持选举制,倡导举贤授能。一招“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同时解决了治理与教化两大问题。

《大学》曰:“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此爱、恶,当然不是基于个人情感的偏私好恶,而是基于公心的知人善任。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唯仁人为能知人”。这样一来,实际上就把“知人”之“知”与“爱人”之“仁”有机地统一了起来,换言之,“仁”与“知”是一不是二。由此反观“樊迟未达”,不仅仅是“未达”于“知”,“仁”亦“未达”也。孔子所说的“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其实是对“爱人”与“知人”的综合运用。


上一篇:为什么不能放过我自己?
下一篇:菏泽面向本土优秀人才招录71名基层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