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72万斤洋葱滞销,65岁老汉寝食难安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淑娅 艳粉

家住鄄城县古泉街道古泉社区的徐福祥今年65岁,他承包了60亩土地,去年全部栽种了洋葱,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客商说好的上门收购却没有兑现。眼看着72万余斤洋葱无人收购,老汉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常常以泪洗面。

5月21日,看到求助信息后,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赶往古泉社区调查采访。

60亩地洋葱丰收,产出72万余斤

成片的黄皮洋葱在阳光下长势喜人,等待着收获,但徐福祥却面临两难的选择:挖出来,没有销路,卖不出去;不挖,又会耽误下一季的耕种。

当日11时30分,室外的温度已超30℃,而徐福祥和亲戚还在地里忙活着。看着成片的洋葱,徐福祥十分无奈:“平时,俺侍弄这些洋葱就像照顾孩子一样费心,本想有个好收成,没想到却没人来收购。”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60亩洋葱成片长在地里,个头小的七八两一个,个头大的超过1斤,可以说丰产丰收。据徐福祥估算,今年洋葱亩产能达到12000斤以上,60亩地能产出72万余斤。

洋葱丰产,对辛苦半年的徐福祥来说,原本是难得的好事,可因为无销路,看着个头大、质量好的洋葱,如今的他只有发愁的份。“不求多高的价钱,只求能卖出去,别让俺的心血白费,别让这么好的洋葱烂在地里就行。”徐福祥说,当初栽种洋葱时,有客商承诺最低收购价5毛钱一斤,可现在到了收获期,对方却失去了联系。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份,徐福祥雇人栽种了洋葱,从那时起他就终日在地里忙活,就连疫情期间也从未间断。“今年春天大风天气多,俺每天都会来地里查看,并在地膜上压上重物,生怕大风影响洋葱的长势。这60亩地,我看着比孩子还金贵。”徐福祥说,当初栽种洋葱时,本想着60亩地除去所有成本,至少还有七八万元的收入,可现实很残酷:到了收获的季节,却无人来收购。

雇人采挖每袋5元,亲戚心疼前来帮忙

半年来,除去自己付出的辛劳外,徐福祥已经投入了13万元,这其中包括洋葱种子、化肥、人工、薄膜等各种农资费用。眼下,洋葱挖出来既要增加采挖和转运的成本,又面临卖不出去的风险。“没人要我也不敢挖;烂在地里,又将血本无归,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想死的心都有。”徐福祥哽咽着说,前期投入的费用有不少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

徐福祥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因为年龄大了,他的消息很闭塞,看着成片的洋葱,他除了发愁、叹气,没有别的办法。亲戚看到后,很是心疼他,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消息帮忙销售。

“朋友圈里的求助信息是我发的,留的是我的电话,好心人看到后,就给我打电话联系购买。但这么多洋葱,仅靠在朋友圈卖,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卖完。”徐福祥的亲戚冯女士说,辛苦种下的洋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都烂在地里。而雇人采挖,一袋60斤的洋葱需要人工费5元,中午还要管饭,无人收购也不敢雇人采挖。亲戚们看着徐福祥作难,都来地里帮忙。

“这么多洋葱都是他的心血啊!他不舍得雇人帮忙采挖,就自己顶着个大太阳在地里忙活。觉得他可怜,我就和亲戚们前来帮忙,并想着发动更多的人伸出援手。”冯女士无奈地说,“我哥不太会用手机,让他自己去卖这些洋葱,根本就找不到销路,只能再埋进地里,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没有我们这些亲戚伸出援手,他真的是一分钱都收不到。”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与冯女士谈话间,她的电话一直在响,都是热心市民看到朋友圈求助信息后,想要购买洋葱的。冯女士说,现在的她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手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电话。

朋友圈里卖出一些,剩余60余万斤亟待销售

采访中,恰逢鄄城大福源购物超市的工作人员前来采购洋葱,徐福祥的脸上才有了一点笑意。

“我是在朋友圈看到的求助信息,上面写着他种了60亩洋葱,本应出口,因为疫情原因,没有了销售渠道。正好我们超市需要,看到这条信息后,就想着帮助他销售一点,他这么大年纪了真不容易。”工作人员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这次他们要了2000斤洋葱,准备在超市销售,等销售完了再来购买。

目前,徐福祥的72万余斤洋葱仅销售出一小部分,还剩60余万斤没有卖出,希望广大爱心市民能伸出援手,帮帮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帮他将这些洋葱销售出去,让他不耽误种植下一季农作物。想要洋葱的爱心市民请联系冯女士,联系电话:15020408997。


上一篇:韩国仁川多校暂停返校
下一篇:自由遨游的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