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爬人”有了“飞毛腿”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 通讯员 张静冬

牡丹区大黄集镇李八老村的王志长,因不能行走,在地上以爬代步51年,人称“爬人”。

今年6月,在王志长的小院里,镇党委政府安排人手给他修了一条水泥小路。

他跨上镇里先前送的残疾人手摇车,从堂屋门口出发,用了不到一小时就“走”完了5公里的路程,见了熟人就说,自己有了“飞毛腿”。

50年前“爬人”起程在小院

1969年王志长出生不久,就患上了大脑炎,还不到一岁,后遗症凸显加重,同龄孩子经过短期的爬行学步渐渐能走路,可他不行。贫穷的父母受当时医疗条件、经济条件限制,无计可施,王志长就这样一直没能站起来,像个小虫样遍地爬。

1976年,哥哥王志成娶了个新媳妇,可把志长喜坏了。嫂子叫戴富,小志长在地上爬着、趴着看嫂子蹬在床前踩脚板上的绣花鞋,还用变型的手指抚摸鞋上的绣花绒线。公爹见小志长在新媳妇跟前这般举动很是不妥,要揍他,戴富赶忙劝说。她看着志长在地上攀爬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就把这个7岁的小叔子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花床上,一边揉搓志长那像秤钩子一样的手指,一边按捏他像木棍子一样的双腿。

戴富想,虽然公婆对这个小儿子失去了信心,可她还是希望这些揉、捏“疗法”能带来点疗效。戴富的这个“揉捏疗法”坚持了一年,由于孩子出生腾不出手来,再加上见小叔子的症状一点不见好转,最终她也放弃了。此后,王志长被专家定性为一级残疾。

就这样,王志长孩提时代只是在自家院子里爬行,有时还能爬到胡同口;趁大人们下地干活时,他也曾大胆地爬到大街上,这儿看看那儿瞅瞅,觉得挻好玩。

王志长虽说行动不便,可是他的智商是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萌生了年轻人那种激情。在地上爬行了十来年,哥嫂买了一辆人力脚踏三轮车让他试骑,却不行,因为他的双脚脚面几乎与小腿梁呈直线,是垂直的,无法像常人那样踏上脚踏板。

看着那么好的三轮车就是用不上,哥嫂虽说和志长一样着急,但也没有灰心。

黑黑的嫂子像娘一样

鲁西南的年轻妇女本都是细皮嫩肉的,可是到了每年的麦收时节皮肤都晒得黑黑的,当地人管这段日子叫“麦罢”。人们收了新麦子,再用新麦子磨的面做上好吃的食品,是要走亲访友的。

有一次“麦罢”,戴富回娘家,那时的鲁西南乡下人,在这个节口回娘家叫“走六月”。炸面泡子是必须带的礼物,面泡子油性很大,那年头乡下人没有塑料制品之类的包装物,都是选用梧桐叶或麻籽叶(蓖麻)包着。麻籽是一种长在路边沟坡上的大茎叶低矮粗壮作物,因棵荫凉大,很容易招来豆虫、蛤蟆、蛇等。嫂子那时很年轻,她与小叔子做伴去掐点麻叶,以防遇上个孬虫啥的。

去的路上,是戴富骑着那辆脚踏三轮车,志长坐在托斗里,可是回来时,志长说他也行。戴富不信,他非让嫂子下来,自己试一下让她看看不可。只见志长身体从车斗里往前探出,肚子趴在车座子上面,左手够到车把,右手抓住了脚踏板,然后用力摇动,车子缓缓地走动了。

他向嫂子透露,在他们下地时自己学会的这个动作。戴富见状好不欢喜,为了鼓励小叔子继续巩固这种骑车法,她当晚就飞针走线缝制了一个厚厚的棉垫子,铺在了小车斗里,这样志长两腿跎在里面就舒服多了。

王志长的爹娘和哥哥王志成分别于30年前、16年前和5年前去世。他们去世前都没托付戴富照顾志长,她只是觉得小叔子命不好,便尽力帮助。

志长住的老院子与嫂子是前庭后院,平日里的一日三餐志长自已还能一个人过来吃,可是雨雪天就不行了。遇到这样的天气,戴富总是喊来儿子或儿媳给叔叔送饭;有时孩子们不在家,她就亲自端到前院。那股“母爱”的力量在这里持续了16年。

精准扶贫扶起“爬人”

在党和国家的扶贫工作进程中,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了解到王志长的特殊情况,3年里,先后为他送来3辆越来越适合他的“专车”。

2017年,镇里给他送来了一辆轮椅。王志长自己驾着那辆轮椅,把足有6000人大的李八老村大街小巷转了不知多少遍。轮椅让他感到了局限性。

2018年,镇里给他送来了一辆残疾人单臂摇车。王志长驾着这摇车,走出了村,去6里外的聂庄村看全镇一年一度的秧歌、广场舞大赛。之后,他觉得浑身是劲,天天摇车在本村、邻村、王浩屯镇孙化屯、东明县大屯镇谷庄村转悠着玩,那个单臂摇车虽然超负荷地转,可他仍然感到了局限性。

2019年,镇里给他送来了一辆残疾人双臂摇车。王志长驾着这摇车,不仅去了本镇上,还去了附近的牡丹区王浩屯镇,也去了东明县大屯镇。


上一篇:菏泽供电公司2020年8月城区配电线路停电公告
下一篇:“女孩考上清华跪谢父亲”视频赚足眼泪,网友被忽悠了?